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作文“真”的类型——基于教师评阅作文成稿环节的认识

作文“真”的类型——基于教师评阅作文成稿环节的认识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895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作文“真”的类型——基于教师评阅作文成稿环节的认识,

另外,记叙文内容更取决学生个人的境域化状态,虽然是即时即地出现的瞬间情绪体验,但也会构成作文活动的全部,即使与他个性心理倾向有很大不同。并且,就老师而言,在人数众多的班级授课制下,不可能洞悉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这毕竟不同于议论文。——议论文表达的,更多的是理性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具有一定时期的稳固性。因此,记叙文作文“真”的判定,较之议论文,难度更大。

根据笔者20年的教学经验,“真”记叙文有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真实”的作文

通常,我们听到的作文要“真情实感”,几乎就是指内容来自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经历体验过的人物与事情,它们全部现实地、确实地存有过;叙写的人与事,抒发的思与情,不能有丝毫的变动与篡改。这类作文明显的特点是,强调事实性与现实性,实实在在,不空空洞洞,不虚无缥缈,无鬼怪精灵。

培养观察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诚信意识,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是这类作文教学最为显著的教育价值。此点价值所论颇多,不再赘述。而在教学层面的成稿审阅,教师要重视学生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详略得当的叙述,就此提出修改建议,使定稿不至成为“流水账”。

第二种,“真诚”的作文

内容从学生内心率性而出;虽然文中的人和事日常生活里未曾出现在周围,但丝毫不影响学生心灵世界的涟漪微澜或惊涛骇浪。“真诚”的作文表达了执笔者“超越性”的需求,不受当下的时空限制,展示着心灵世界的丰富多彩与纯净美丽。

《说文解字》里,“真”解作“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有超越现实的意味。 “诚”,也有追随本初之性的意思。《中庸》里有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意思是:“ 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得当。”因此,“真”与“诚” 的人,“真诚” 的作文,不受现实尘俗的羁绊,自自然然,有利于心灵的纯净,有利于秉持本性自我。

很多人可能没有察觉到,作文教学只单纯提倡学生叙写日常生活中身边的人或事,可能会造成一种庸碌之感,眼界不开阔,俗尘气重。因为语言符号是思想精神的载体,同时也会束缚思想精神的飞腾;人是符号的动物,但符号文化也会制约个体的思维与生活方式。作为语言实践方式之一的作文,理应成为帮助学生超越卑俗琐碎现实的手段。教学实践中,有学生现实里并没有亲姐姐或亲弟弟,却可以在作文里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一个姐姐或弟弟,来补偿现实生活里的某种缺憾。对此,笔者从不会轻易批评学生说假话不诚实,同样认为这是学生“真诚”的表现。如果安排童话类作文,就更能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梦想与纯净的心灵;童话离开现实很远,描绘着奇异世界里奇异的故事。

第三种,“真切”的作文。

学校教学是人为的存在,而非一种应自然状态生发的活动。教学行为之一的

作文,在班级授课制下进行,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显然不能够等待着所有学生全部都产生“写”的冲动后才启动。因此,教学内容,有时不可能符合每个学生的现实经历和情感体认;这是无法改变的教学实际,即使实施情境教学,也不一定每次都有良好的效果。

面对这种困窘的局面,也会有个别学生,凭借着较好的言语技能,表达出不属于自己、甚至并不体认的情感或经历,写出一篇“好”作文。这时,笔者也不会判定这是“假”作文,而只是从成稿本身来评价,不牵涉作文“教学”以外的东西。

“真切”的作文,淡化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价值,突出了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教学价值”;尤其是片断作文,只从当前作文训练的直接目的出发,立足作文成稿本身,考察作文的内容与言语形式切合严密,而不顾及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现实状况。



从判断“真”的不同着眼点来看,以上三类可以分别称作“现实体验之真”、“心灵想象之真” 与“文本切合之真”。这三类“真”在教育教学价值上各有特色,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可以保持学生内心的纯净与丰富,可以全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但是,倘若走向了极端,过于现实化、过于心灵化、过于文本化,那将很不利于正确体现作文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以上三种成稿审阅方式应该并重,而不偏废,避免出现庸俗琐碎、浮泛空想和卖弄技巧的不良文风。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是语文课程四大外显性教学任务。由于是母语教育,所以语文教学基本成了读与写的代名词。在崇尚思想教育、崇尚道德修养的文化传统中,对“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书面言语实践,极容易出现以“文意”而否定文章的倾向;倘若不在语文教育系统内,理性剖析作为思想意识、道德修养重要环节的“求真观”,即使高唱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者,也难免谬误百出。

本文从教师角度,立足作文活动的枢纽——成稿的评阅,尝试着阐述了“真”的不同类型,为的是务实地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但,这还只是一种静态的考察,采用了“符合论”的认识模式,即两类存在之间施行比照,而非存在论意义上学生与老师如何动态显现“真”的作文。所以,还望方家指正本文的局限。



注释及主要参考文献:

【1】《作文心理学》第98页 刘淼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第1版

【2】《马克思主义哲学高级教程》 陈晏清等 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第一版

【3】《新哲学讲演录》 张世英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5月第1版

【4】《哲学导论》 孙正聿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5】《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终极视域的开启与交融》 张祥龙著 三联书店 1996年9月北京第1版

【6】《教育哲学导论》石中英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第1版

【7】《学校教育原理》 陈桂生 著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年4月第一版

【8】《语文教育学》余应源主编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年4月第5次印刷

【9】《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主编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作者邮箱: mayx27@hotmail.com



上一页  [1] [2] 

作文“真”的类型——基于教师评阅作文成稿环节的认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