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答: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交错纵横。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8、《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称是“闲人”你认为他是“闲人”吗?为什么?
答:不是。这里是指不追名逐利、超脱而有情趣的意思;指心怀愤懑、自嘲自解的心态。
9、“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10、“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是全文的点晴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
答: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旷达。
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抄写在下面横线上。念无与为乐者
1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分别以“奇趣”和“闲情”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七言的对偶句。
将影作藻见奇趣,
13、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
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
三、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2.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项是( C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乐者”的“乐” 与《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6、下列一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记承天寺夜游》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明月》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承天寺》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两篇都写月,《明月》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承天寺》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明月》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承天寺》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的人。
D、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去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