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古今中外五类最牛读书法

古今中外五类最牛读书法

    11-14 22:57:17    浏览次数: 729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古今中外五类最牛读书法,
    华罗庚还擅长推想读书法。一本书看完书名,他便对着书开始闭目推想:这个题目如果自己来做,该怎么做?待一切想好后,再开始阅读。凡是已知晓的内容,快速浏览,而对没想到的独到观点和内容的,再专门去读,这样更容易博采众长,得益良多。 

 

此外还有一些名人,比如,南宋理学家朱熹、科学家爱因斯坦、革命家徐特立、明代大学问家张溥等人,也有很好的读书方法。
   

    朱熹是南宋理学大家和教育家。他的读书法有四大特点:1、循序渐进。朱熹说:“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守而致精。就是说,读书要有先后顺序,从易到难,从浅到深;2、熟读精思。有些人读书收效不大,是由于在“熟”和“精”二字上用功不够;3、虚心涵泳。读书应虚怀若谷,静心思虑,耐心“涵泳”,就是要反复咀嚼,深刻体会文中旨趣;4、切已体察。他主张“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 。
    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近代大学者胡适加了“手到”。他认为只有边看、边诵、边写、边想,才能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鲁迅先生把上面的“四到”再加上一个“脑到”,归结为“五用”。他强调不仅要用“心”记,更要用“脑”思索,善于发现规律,提出问题,勇于创造。

 

    顶级科学家爱因斯坦习惯“总、分、合”三步读书法,即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再逐页却不是逐字地略读一遍全文内容,当然在略读中要特别注意重点和与自己需求密切关注的内容;最后把已获得的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吸收。他是把浏览和精读结合起来,在读书时选优汰劣,避免平均用力,同时做到学与思结合。
革命家徐特立,有一套日积月累读书法。他43岁开始学外文,每日学一个单词,一年学365个字。持之以恒的收获是先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他说:“读书时常有走马观花、囫囵吞枣、随读随忘的毛病,而我是读多少就能学多少。”

 

    英国大作家毛姆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不劝你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一天都有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

    明代大学问家张溥,喜欢“七焚七录”读书法。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然后把书稿烧掉。再抄再读再焚再抄,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他苦读成名,给自己书斋取名“七录斋”。
国外也有类似读书法。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早年由于家境贫寒,上完高小后便辍学了。在半工半读的学习中,他非常注意读书方法。为了锻炼理解力和记忆力,他背诵日文辞典《广辞林》时,理解记熟一页后撕下一页,然后直接扔掉。由此,他读的书功底扎实,印象深刻。田中角荣读书法是逼自己背水一战,为寻求突破而采取的极端方法,没决心勿尝试。

    名人读书方法各有妙招,但万变不离其宗。按实用性概括:博闻精读,学以致用。比如,文史大家司马迁总结治学经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上一页  [1] [2] 

古今中外五类最牛读书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