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语文辅导大全高考专项复习之成语运用

高考专项复习之成语运用

    03-30 03:04:57    浏览次数: 906次    栏目: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考专项复习之成语运用,

  熟语误用(本课只谈成语)
张月发
考查成语的运用是近年高考中必备的题型。从近六届高考来看,考查形式是以选出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为主。该题型对考生有一定难度。结合平常报刊中成语的误用,无外乎是以下八类。
一、改造成语,或者换词,或者出现错别字。
例①:面对不幸,是怨天忧人,还是勇敢地迎接命运的挑战?
解析:句中的“怨天忧人”属换词误用,看似通顺,实则无此成语,应为“怨天尤人”。
例②:他们家穷得家徒四璧。
解析:句中“家徒四璧”属别字误用,应为“家徒四壁”。
此类尚有如“寥若辰星(晨)”、“入目三分(木)”、“心”不在蔫(焉)”“大刹风景(杀、煞)、“坚忍不拔(韧)”“蔽帚自珍(敝)”等误用例子。
二、把成语作修饰语用,修饰作用又不当。
例①:叫我惊讶的是悬挂于屋门前旗杆上一面如火如荼的国旗。
解析:句中“如火如荼”意为“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用来修饰国旗是不当的。
例②:导游带着大家饱览了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彩塑和壁画。
解析:“美轮美奂”用来“形容高大华美(专指建筑物,而不是其他形式的美)。”句中显然弄错了修饰的对象。此类词语误用,高考已考查过的有“美轮美奂”“首当其冲”。
三、运用成语时,分不清施动方与受动方。
例①:不论什么时候,冰心都是亲切随意,如坐春风,娓娓动听,自如自在地发表她的观点。
解析:“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而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句中误用在施动者(冰心)身上了。
例②: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解析:“拾级而上”本意是“沿着石阶而上”,只能用于施动者人,不能作修饰语用,改作“依山而上”即可。
四、望文生义
例①:小说是虚构的,但其人其事看来也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解析:“空穴来风”本意是“比喻消息或传言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却常被误解为“没有根据的消息或传言”而用错。
例②:我本来就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解析:“差强人意”本意是“尚能使人满意”,却常被误解为逸强去干什么事”。
例③: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解析:“文不加点”并非“写文章不加标点”,而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能写成”。
此类误用尚有如“醍醐灌顶”,误为“使人难受、痛苦”;以及高考已考过为“望其项背”,误解为“难以达到某种境界”;“万人空巷”,误解为街上空无一人”;“火中取粟”,误解为“获得好处”。
五、褒贬额倒
对成语本身的感情色彩没把握住,褒贬不分。此种情况在成语误成中最常见,又分为两种情形。
1.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用。
例①《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
解析:句中“胸无城府”,形容襟怀坦白,不隐瞒什么。含褒义。
2.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用。
例①:《春天的故事》曲词优美,为群众喜闻乐见,真不愧为阳春白雪。
辨析:“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含贬义。
例②:成名歌手签约上海,高林生是始作俑者。
解析:“始作俑者”比喻首开恶例的人。被误作“第一位”用了。
六、使用对象配错
例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例2:我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作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例3:你毕业时送我的那支钢笔,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敝:破的,坏的;珍:爱惜。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以上是谦敬混用。
例6:这四个小伙子都是十八岁年纪,正当豆蔻年华。
豆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处女。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例7:这对孪生姐妹从小就青梅竹马,形影不离。
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例8:李亮和王伟既是老乡又是同学,在篮球场上他们两人配合很好,两小无猜。
猜:猜疑。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没有猜疑。
以上是男女混用。
例9:想不到祖父变化这么大,满头白发,老气横秋,连走路都很困难了。老气:老年人的气派;横:充满。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现形容自高自大,摆老资格。也形容缺乏朝气。
例10:孺子可教,不可体罚,惟有爱才识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诲。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以上是老少不能混用
例11:深秋的翠屏山,景色迷人,那色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意思就是色彩繁多而凌乱的样子
例12:洛阳一场大火,使309人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例13:他站在门口微笑着说:“小同志,你这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可要注意身体啊”!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以上是数量不能混用
七、误用典故
例①: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解析:句中“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例②:“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解析:句中“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
八、比喻或搭配不当
例①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之感。
解析:句中“如坐春风”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诲”。
例②好一幅“梅花闹春”图,这“妙手回春”之作,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解析:句中“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病人治好。
例③: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更是惟妙惟肖。
解析:“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描摹非常逼真。而句中的主语是“议论”,“惟妙惟肖”与它搭配,显然不当。
练习:
1、他往四周一看,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解析:“出奇制胜”意为“用奇兵奇计制服对方,取得胜利”,可作谓语、宾语,其后不带宾语。句中带了宾语“对方”不当。
2、这则笑话,因为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当事诸公”,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广为流传。
解析:“漠不关心”,多作谓语,谓语前常有介宾短语作状语,后面也不能带宾语,句子带上了“人民疾苦”不当。
3、记者赶到他生前的单位,耳濡目染了许多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解析:“耳濡目染”指见很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中受到影响,而该句表达非此意思。
4、局长的发言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
5、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大力支持帮助。一般用语请人帮助的客气话。这是个敬词,一般用在请托或感谢对方的场合,如“请(你)鼎力相助”、“感谢你的鼎力相助”。
6、他就是这种认准了,就执迷不悟地把路走到底的人。
解析:“执迷不悟”本为“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句子作褒义词用显然不当。
7、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析:“首当其冲”不是“首要的”之意,它比喻最先受到冲击、压力、攻击或首先蒙受灾难。
8、三人成虎,人多为王;这似乎成了宗派主义者们的信条。
解析:“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
9、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解析:“别无长物”不是说“别无长处”,而是指“形容家贫,一无所有”。
10、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解析:“不刊之论”也不是“不能刊登的言论”,而是指“不能改动的言论”’“形容绝对正确”。
11、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解析:“振聋发聩”本意是“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却被误解为“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改为“震耳欲聋”即可。
12、如果上海有一家银行人均创收达四万元,谁都会不以为然。
解析:“不以为然”原意为“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的成语改为短语“不以为奇”就行了。
13、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解析:句中“万人空巷”,意即“很多人走出巷而聚集在一块,形容人多,场面热烈”。
14、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有口皆碑,不容抹杀。

[1] [2] [3] [4] [5] [6]  下一页

高考专项复习之成语运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