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父母的心》删除原文的一些看法
05-10 00:36:00 浏览次数:
448次 栏目:
语文辅导大全
标签:语文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谈谈对《父母的心》删除原文的一些看法,
谈谈对《父母的心》删除原文的一些看法
澂江县第九中学 刘小宏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对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开头和结尾都被某些“高明的医生”砍去了,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可谓狗尾续貂。可这些“医生”还自鸣得意,都认为他们的“手术”做得非常成功,他们真不知“羞耻”,还自鸣得意!
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开头如下:
诸位,把眼睛闭上五分钟,然后平心静气地想想父亲或者母亲试试看。
你们的父母是如何深深地爱着你们,怀念子女的父母之心是多么温暖、多么广阔,直到现在不是依然使大家感慨万千、激动不已的么?啊,用不着闭上眼睛,你们大家无论早晚不是深深地感到双亲之恩么?
这个故事,肯定也是让你们知道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的故事之一。
删除了一百多字。这些“医生”删除的理由是:“作品的主题一般通过故事和人物来揭示,故没有必要在开头发表这样一段议论。删去后,既不影响主题的表达,又节省了篇幅。”我认为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川端康成做为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见识难道还不如这些“医生”吗?小说《父母的心》的写作是经过作者深思熟虑的,如何谋篇布局是意在笔先,何时轮到这些“医生”来指手画脚呢?删除了一百多字,还用“又节省了篇幅”来标榜自己,我们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节约”了?一百多字就占多大篇幅?我们随便翻翻课本,整页都空白的难道没有?所以说“节省了篇幅”的话是站不住脚的!只能是自欺欺人!
以下的文段这些“医生”又做了大刀阔斧的“截肢”,原文如下:
“ 故事发生在从神户海港开往遥远的北海道幽馆的船上。
船出了濑户内海,航行在广阔的志摩附近海面的时候。聚集在甲板上的人们之中,有一位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40左右的高贵妇女。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
课文改成:“当轮船驶出濑户内海,航行于的广阔的海面的时候,聚集在甲板上的人们之中……” 原文56字改成28字,好多信息都不在了,他们还觉得这样“显得很简练”,真是贻笑大方。
下段的文字又改动了“……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也引人注目。他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男孩七八岁。孩子们长相都很聪明可爱,但是孩子们的衣服却相当的脏。”课文把“脏”改成“破旧”。他们认为“脏”表现穷人不爱整洁,懒惰,带贬义,而“破旧”只表现“穷”的一面,是中性词。“并认为“改的好”。我恰恰要说改得糟透了!文章要尽可能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忠实于生活,生活其实就是一本书嘛!衣服““脏”就衣服“脏”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谁没有穿过“脏”衣服?我们有时懒得洗衣服时不就是穿“脏”衣服吗?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谁“避讳”而作不必要的改动!
结尾的改动更大:
“ 有钱的妇人听了这番话,不由得跟着悲伤起来,禁不住落泪。
“是我不对,老实说,我虽然没有孩子,你们当爹妈的心我完全理解,而且也羡慕你们。孩子还给你们,钱呢,就作为你们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的酬谢吧,你就拿它作为在北海道干下去的资本。”
于是,那位父亲由于那位有钱的妇女帮忙,受雇于函馆的某公司,一家6口过上了好日子。爱情是无米之炊,幸福可以自给自足。”课文把“禁不住落泪”改成“她含着眼泪说”,大家可以想想,“禁不住落泪”和“含着眼泪”意思是一样的么?
下面的结尾却被完全删除了,只用“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11个字做结。此段的删除是对原文的致命一击!对语文删除的原文如下:
“你就拿它作为在北海道干下去的资本。于是,那位父亲由于那位有钱的妇女帮忙,受雇于函馆的某公司,一家6口过上了好日子。爱情是无米之炊,幸福可以自给自足。”
他们删除原文的理由是:“一家六口团聚后将会怎么样呢?给读者留下悬念,让读者去发挥想像”应该说最后一段的删除好多读者是持反对态度的!语文课何时变成“猜谜课”了?试问有几个猜得对的?如果你没有读过原著,你说得对吗?川端康成给我们的是一篇有头有尾的文章,被他们搞得缺胳膊少腿的!成了“四不像”!真不知是何心肠?
这家六口人由于有钱的妇人得帮助,在一公司工作,过上了好日子。可我们为什么要删去这么美满的结局呢?是因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呢?还是要让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痛恨资本主义?还是要让我们认为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肮脏的”呢?还是认为资本家里面根本就不会有好人?……如果都不是,为什么要删呢???
应该说现在有“互联网”,信息技术发达了,外国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多少会有一些了解。没有必要隐瞒什么东西,正确引导是最好的。
看不到真实的东西是学生“最窝火”的,我做学生那会儿,就亲身体验过: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在上鲁迅的文章时,曾经告诉我们鲁迅骂梁实秋等人是“资本家的乏走狗”什么“叭儿狗”“商定文豪”、“洋场恶少”等等,说他们的文章如何如何差……等以后看到梁实秋、林语堂、周作人等人的文章时,我是感到非常吃惊的,就如同沙漠里行走几天的干渴之人遇到“甘泉”,我一口气读了好几本,感觉他们的散文比鲁迅的散文好多了,同时以觉得自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之后我问过当时教我的老师如何会讲这样的话,回答是他自己没读过梁实秋等人的作品,那时只是照本宣科罢了云云……我觉得自己被“骗”的“好惨”。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追究一下,上一代的那些人又是被谁“骗”了?
因此,我们应该还作品以本来面目,不要在做“骗”学生的事了!不要在让自己的学生为此而“怨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