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整册教案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整册教案

    01-29 02:11:52    浏览次数: 344次    栏目:小学美术教案

标签: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案,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http://www.deyou8.com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整册教案,
(5)欣赏儿童水墨画作品与戏曲人物图片比较,分析如何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主要特征,体会夸张、变形的艺术作用。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小结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第五课   喜气洋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收集与喜庆有关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掌握剪双喜字。
2.学习暖色知识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学会剪简单的双喜、带装饰物的双喜。
3.通过收集、了解、表达等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喜庆文化的热爱之情。
 。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收集中国的一些传统喜庆节日、活动有关的美术作品,学会剪简双喜,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难点:了解传统喜庆美术作品的含义、用途及造型色彩的特点,拓展简单双喜,剪出带装饰图形的、变化丰富的双喜。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种方便携带的喜庆用品、彩纸、剪刀、胶水。
(教师)《喜洋洋》音乐磁带、红绸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材料工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
2.激趣导入。
(播放《喜洋洋》乐曲)
(1)说说听到这个乐曲有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红绸带,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谁能用它为音乐配上动作?(指名学生表演)
(3)请学生选择自带的喜庆物品,随音乐尽情地舞起来。
(4)揭示课题《喜气洋洋》。
3.欣赏感知。
(1)提问:在我们中国,哪些日子是喜气洋洋的?人们用什么表现节庆日的喜庆气氛呢?
(2)欣赏教科书第12、第13页图片。
(3)提问: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最喜欢用什么颜色?为什么?(高兴时人心里都是暖洋洋的,所以宜用暖色)
(4)重新回顾刚才的图片,了解用暖色表现喜庆气氛的特点。
(5)欣赏教科书第14页图片,说明在以暖色为主的作品中适当加点其他颜色,会使色彩更丰富,喜庆的效果更强。
4.创作表现。
(1)提出要求:用彩纸把教室布置成喜气洋洋的气氛。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方法。
(3)播放《喜洋洋》乐曲,学生分组创作。
5.交流评价。
(1)小组互评。
(2)提问: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有什么样的感受?
6.课外作业。
(1)搜集带“喜”字的物品。
(2)向大人学剪一个双喜字。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带“喜”的物品,向家长学剪“喜”字,红纸、剪刀。
(教师)不同特点的双喜字范作若干,红纸、剪刀。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准备情况,安稳学生情绪。
2.激趣导入。
说说与喜字有关的成语、故事。
3.展示交流。
(1)展示带“喜”的物品,说说这些“喜”都有什么特点。
(2)提问:为什么这些“喜”都是“双喜”?(成双成对)
(3)展示课外学剪的“喜”字,交流评价。
(4)交流双喜字的剪折方法,说明折法的道理。
4.欣赏激趣。
(1)出示有变化有装饰的红双喜范作(改变笔画形状,改变外形装饰)。
(2)说说这些双喜有什么特点。
5.探究方法。
(1)提问:这些不同外形,或有装饰物的双喜是怎么剪出来的?
(2)小组讨论折剪方法。
(3)反馈学生交流结果。
(4)根据学生描述,教师示范。
6.学生创作。
剪一个有变化装饰的双喜字。
7.展示评价。
8.课后延伸。
用剪双喜的方法剪其他表示吉庆的字,如“吉”、“福”、“寿”等。
 
 
 第六课   龙的传人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龙的文化、历史,以及在中华民族传统中龙的特殊地位,知道龙的各部位的动物原型与象征意义。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塑造一个龙的新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体会龙的精神,树立自己的民族精神,以我们是龙的传人为荣。通过集体完成一件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对龙的欣赏,创作一条有个性的龙,并因我们是龙的传人而荣。
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是龙的传人,正确看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龙的图片资料、身边动物的图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师)课本及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谈一谈,引出《龙的传人》。
(1)提问:你认识龙吗,能用你的语言给同学形容一下吗?
你知道有关龙的故事吗?说说你最喜欢的故事。
(2)引出:龙的文化、历史,“龙生九子”的传说,我们是龙的传人。
2.找一找,龙的形象特征。
龙是中国古人对鱼、鳄、蛇、马等动物和云、虹、雷、电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形成的一种象征性神物。
(1)请学生找一找龙的各部位各自分别具有由哪几种动物的特征?
(2)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龙的形象:展示、交流、丰富感性体验。
3.议一议,富有个性的龙。
(1)“龙”作为吉祥的化身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你觉得龙还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吗?
(2)根据你的思考你能用上其他动物的一些特征来创造一条,你心目中的龙吗?
4.画一画,寄托美好心愿。      
(1)根据你的理解和想象,创编你心目中的龙。
(2)自我评价,体验审美情趣,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龙的图片、能折成纸三角的适宜纸张。
(教师)课本及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1.展示交流、丰富感官。
(1)书本中的内容、学生收集的图片、教师收集的图片
——展示了不同材质制成且不同造型的龙的形象。
(2)小组内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全班展示。
2.龙的活动、集体参与。
(1)澳门回归——舞龙庆祝。
(2)端午节赛龙舟——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现已发展成国际赛事。
提问:怎样才能赢得胜利?——集体合作的团队力量。
(3)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用鲜花堆成的巨龙,象征中华民族的腾飞。
3.探究学习、纸接龙舟。
(1)分小组进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探究意识”。
①纸接龙舟的元件——纸三角,是怎样制作的?
②龙头、龙脖子、龙身体、龙尾巴分别怎样插接?
③纸龙个部分的颜色怎样搭配?
(2)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纸龙最美、最长、最牢固。——“竞争意识”。
4.展示评价、审美提高。
自我评价、同学建议、教师点评,体验审美情趣,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
课后:布置学生画画龙舟赛。
 
 
第七课   线条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姿态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及其在美术作品和生活中产生的视觉效果;通过教学掌握直线、折线、曲线、交叉线等以及不同线形,如长、短、细、疏、密等不同线形的变化,理解线的美感特征。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感悟各类线条的表现力,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线形的变化及线条组合的黑白灰层次,能用线条进行简单的构成练习。
3.通过观察画家用线条表现的作品,初步体会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不同情感,认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画面的分析,体会线条的美感,了解各种线条的形态和线条组成的纹理。
教学难点:尝试画出长、短、粗、细、疏、密不同变化的线,画面中线条黑白灰层次的组织。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铅笔、彩色笔。
(老师)制作配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认识线条——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
老师用电线变出许多线的造型性。
你能给这些线条的取个名字吗?
直线、曲线,是长线、短线,是粗线、细线……
线条,还是我们的好朋友,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浙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整册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