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教案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03-23 02:27:52    浏览次数: 891次    栏目:初中音乐教案

标签:七年级音乐教案,湘版八年级音乐教案,音乐教案网,http://www.deyou8.com 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文章来
源 w

广州某中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结果是:在音乐、体育、电脑、文学、美术等并列项目中,表示喜欢音乐的得票最高,占被调查人数的33.69%。而在这些喜欢音乐的学生中却只有42.05%的学生表示喜欢现在学校开设的音乐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承认最喜欢港台、欧美流行音乐并盼望当歌星。而喜欢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轻音乐等的分别只占10%左右。以上调查虽不能说完全精确,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不喜欢我们中学目前的音乐教育呢?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下面,是我对这两个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导向与学生审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德育内容提不起他们的兴趣,现行的中学音乐教材,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几乎很难找到较通俗的音乐作品。其中一部分音乐作品政治色彩过分浓重,艺术技巧过分深奥,学究气强,学生味弱。这就必然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造成课上得不到课外补的现象。他们更愿意欣赏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声乐、器乐)。这些音乐往往以通俗易懂的曲调,直接明了的歌词,亲切自然的歌唱,轻而易举地抓住了学生的心。
        2、家庭、社会对少儿音乐学习的两极取向
        目前家庭、社会对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有两种较为极端的价值取向:一种是过分重视。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喜爱音乐但从事音乐工作的梦想未能实现,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不管孩子的自身条件如何,一厢情愿地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为音乐家。他们更多的是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强迫孩子学习音乐。在儿童时期,由于孩子缺少自我意识,因此对家长的选择被动顺应。而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反权威意识很强,从本能上更愿意自己去选择,而不愿意听家长和老师的说教。另一种是不太重视。认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不把音乐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来看待,仅仅把音乐课当成繁忙课程中间的休息和放松。学校也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手段,无法像其它文理科课程考试一样,督促学生学习。所以,学生就更不把音乐课放在心上了。

3、对音乐功能的认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的美育、德育、智育及许多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音乐教学首先表现为一种美育教育,它的可感知性是其它美育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它还会起到辅助德育、智育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慧敏能力、感受力和永恒心的培养,特别对联想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其它学科所不可取代的。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对音乐课就是唱唱跳跳的娱乐课的观点还是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学生和家长。在他们看来,音乐课上通过经典作品学习音乐文化与人文知识未免有点勉为其难与小题大做。所以始终把音乐课看成“小三门”之一,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4、社会需求与教学目标之间不协调甚至相距甚远
        在现行的教材中,贴近现实生活,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旋律又新又美的歌曲、乐曲较少,教材的编排有的还不够生动、活泼,教材中政治说教的目的太明显,使得学生对它兴趣不浓。而在社会上,学生们所接触和接受的绝大多数是大陆、港台与欧美流行音乐。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无所不至,演唱技巧没有约束,音像商品铺天盖地,包装制作华丽耀眼,导致学生深深迷恋流行音乐,盲目崇拜大牌明星,对学校音乐教育产生排斥心理。
        5、在升学考试课程缝隙中艰难生存的音乐教育
        所有的中学都把升学率看成学校声誉和生命力的标志,凡是高考科目之外的课程一概受到冷落。中学的音乐课大多是一种点缀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一周一学时,周期太长,学过的知识到下周上课时学生已经生疏了。众所周知,音乐学习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课程量太少就无法保证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因为音乐课不是考试科目,在学习任务繁重的今天,学生们不愿意,也没有时间在音乐学习上投入太多的精力,不论他们是否喜欢音乐。学生们都有明确的目标--中考、高考,不管他们是否愿意,这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现实。社会、学校、家庭的压力,使他们清楚他们的出路在那里。而不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在目前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导向,学生们也必然功利地去选择学什么,不学什么--当然是考什么就学什么了。正因为这样,音乐课就显得无足轻重了。反正升学又不考,学了也用不上,还要占用一部分时间、精力,得不偿失。在老师待遇上,音乐教师要比其它教师完成更多的课时量,才能获得相同的待遇。评教学新秀、教学骨干,选送进修深造等机会都离音乐教师太远。评定职称时,音乐教师也往往排在最后面。同时,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占去了教师大量的时间,而第二课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学校用来装点门面、“锦上添花”的产物,教师在第二课堂的工作只能得到很少的回报。这些都大大地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得过且过。而进修及交流机会的缺少使得很多教师的知识老化,技能退步,也无法把音乐课上得新鲜有趣,生动活泼。
        二、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1、从根本上讲,音乐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门要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教育,重视音乐教育教学,推进音乐教学内容、形式与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音乐课堂上来,发挥音乐对人格的全面发展,个性完善的积极作用;文化部门要发动专业和业余词曲作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流行歌曲;出版部门在抓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努力出版和制作适合青少年的优秀读物和影视、音像制品;还需要加强传媒的正确引导,重视正面的宣传、引导,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和合作,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让广大青年学生切实了解音乐文化,使他们正确认识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消除“为从事音乐工作而学习音乐”的错误观念。广义的素质教育是指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全面的文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才能成为全方面的综合人才,才能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他常常和量子理论的创始人普朗克一起演奏贝多芬的作品,他拉小提琴,普朗克弹钢琴。量子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没有人知道这两位伟人一起演奏时交流过哪些科学思想,但人们可以猜想到,科学美与艺术美在他们心中是相通的。在中国也是一样,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是地质学家李四光1920年写成的。钱学森也特别支持艺术教育,他会吹圆号、会弹钢琴。他有一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大脑右半球的能力培养都是非常有用的。正如美国《零点项目》执行主席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人有七种智能,它们是:1、数理逻辑分析智能;2、语言技巧智能;3、音乐智能;4、身体运动智能;5、空间位置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认识自己的智能。这里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对将来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是非常重要的。
        3、适应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特点,更新中学音乐教材的内容。我们必须承认,流行音乐代表了一种音乐风格,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就有人去关心它、热衷它。面对流行音乐的思潮,可以试试合二为一的“中庸”之道,在教材中注意吸纳一定数量的通俗音乐,还可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校园歌曲”。这些音乐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然还要着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对古典音乐文化的欣赏水平。学生在这种体贴入微的教育下,对传统音乐作品就不会再敬而远之,相反却有了一种亲近感。另一方面,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教育策略,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警惕和消除流行音乐带来的某些消极作用,使音乐课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培育一代新人的有用桥梁。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