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下),
文 章来
源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下)
【知识重点与难点】
1、对17~18世纪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认识
国内外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冲击,使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法国路易十四、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王和约瑟夫二世等一些有远见的封建君主开始实行改革。各国改革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采取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其中,法国突出发展工商业,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俄国在发展手工工场时加强了农奴制;普鲁士形成了军国主义,突出武力扩张;奥地利采取了启蒙思想家倡导的“开明君主制”。这些改革都是由封建君主自上而下推动的,虽然改革是从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出发,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会性质,但改革顺应了时代潮流,客观上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统治者提供了扩张的资本,为日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打下了基础。这些改革正说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主流。这种改 革是向资本主义过渡的一条途径,只是当时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势力相对弱小,还无法完成这种过渡。
2、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政治领域的深刻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资本主义政治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资产阶级展开了一系列争取民主和政治权利的斗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法国大革命从政治、思想上影响后人,促进欧美各国以不同方式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清除障碍,如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英国议会改革、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综观各国的政治运动,其主流是温和的改革而不是暴力革命,由于时代不同,大部分国家选择了改革的方式,排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因而这一时期的革命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有许多异同点。从相同方面看,革命发生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阻,目的都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革命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不同方面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此外不负担别的使命,而这一时期的革命充分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既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又要为建立工业社会而斗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进程曲折多变,而这一时期的革命要顺利得多,不只是革命方式取得成功,改革的途径也一帆风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阶级关系的特点是资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封建阶级和阶层的联盟,而这一时期阶级关系的特点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存。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欧美亚等地比较先进的国家以不同方式确定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资本主义最终在政治思想上站稳了脚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势力的日益发展,使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活动也日渐激烈,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征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3)各种政治思潮涌现。欧洲政治舞台上的巨大变动,将各国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旋涡。工业革命不仅引起物质生活的巨变,使各国原有的社会政治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且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进入19世纪后,各种政治思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产生了许多“主义”。在社会政治学说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同时还存在着保守主义,占主流地位的是自由主义。这些“主义”反映了当时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等不同阶级并存的社会思想状况,反映了各阶层、阶级和社会利益集团的不同意向。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成因和评价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世界体系和统一的整个世界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的。这些体系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全球的侵略扩张逐步实现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本质上是统一的世界经济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和殖民体系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伴随着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羽翼渐丰的。
成因:资本主义是一种以无限增值为目的的商品经济,它具有开发和扩张的本性。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国内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的开拓。它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世界其他地区,资本主义便无法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侵蚀、瓦解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向非资本主义地区渗透、扩张,并把这些地区卷入世界经济的旋涡之中。由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比封建的农本社会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它的固有属性能够不断地得到展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征服,加之发达的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封建堡垒,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轨道。
评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结束了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以社会化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使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交往较前更为扩大,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一方面,它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社会生产力,改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推动了欧美国家迅速地适应并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要求以全世界为其活动场所,必然向外不断殖民扩张,而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区的联系加强,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类历史的进步,从而改变了世界过去的封闭状态。世界之所以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各地区的奴役、宰割紧密联系的,这既是先进与落后制度的冲突,也是侵略与反侵略的较量。因此,亚洲、非洲、拉美的广大人民只有奋起抗争,吸取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才能使自身得到真正的发展。
4、关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治特点及其成因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的各国,由于各自的具体国情不同和历史状况不同而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
一类是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这一类型的国家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公民自由的体制,同时以较为健全的代议制度,即议会政治制度作为实际上的保证。这些国家都经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对旧制度、旧传统和旧习俗打击和消灭得比较彻底,遗留下来的旧残余势力相对较少。由于革命造成观念上的根本性变化,使得这些国家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上遇到的障碍较少,进程也相对顺利。
英法美三国虽然都是走政治民主道路的类型,但还是各有其特点。英国以自由主义改革著称,法国以共和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为突出表现,美国则典型地体现了两党政治的制衡作用。英国由于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自由主义改革,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英国实行两党制政治,自由党和保守党相互之间斗争激烈,但在自由主义改革问题上分歧明显小于一致性,其中政治改革成效尤为显著。美国的两党制的制衡作用是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显著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稳定政治局势和促进经济发展。法国的共和派和保皇派经过长期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共和制的确立是法国政治民主道路取得优势的表现,但要使之健全起来,还要经过不少曲折。20世纪初,各类性质的政党纷纷建立,出现了多党制的政党政治,法国已步入更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另一类型是封建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的德、俄、日等国,这些国家没有经历过比较彻底的革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统治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旧传统根深蒂固。由于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德国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是帝国政权中的主导力量,军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个政治领域。俄国以沙皇专制为特征的整个官僚机构和官吏队伍一直完整地保留着,成为专制主义制度的中枢,国家政权掌握在以沙皇为首的贵族地主手中,对内专制主义和对外扩张主义是19世纪末俄国政策的主要特征。日本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呈现出垄断、专制、侵略三位一体的特点,垄断的方式是在政府的扶植下走上垄断之路,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军国主义得到发展。
历史证明,走专制主义道路的资本主义国家穷兵黩武,给人类带来灾难,给国家带来危害,是逆历史潮流的。政治民主道路则顺应了历史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中完善,至今仍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
5、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地位、作用及多样性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始终,它是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一般途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历史作用。在早期资本主义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成立资本主义国家,并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方面为工业资产阶级发展开辟道路,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了资本主义制度;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改革更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和增强资本主义制度生命力的法宝。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