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下)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下)

    06-21 16:06:04    浏览次数: 508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下),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有四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法国;二是通过民族解放运动,如美国;三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以俄国、日本为代表;四是通过民族统一运动,如德意志、意大利等。无论以哪一种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各国既存在着共性,又有差异。其共性是:①各国革命或改革前,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随着自身经济力量的不断增强而成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正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得以爆发的必要社会历史条件。②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阻碍和束缚,这正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深刻动因。但各国所受的阻碍和束缚又表现出其特定历史阶段的强烈个性色彩,其表现主要来自以下方面:①封建专制或封建残余势力的阻碍,如英法俄等国。②殖民主义的阻碍,如美国。③分裂割据势力的阻碍,如德意志、意大利。④黑人奴隶制度的阻碍,如美国内战前的矛盾。⑤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如日本。由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所受到的阻碍来自不同的方面,这就决定了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必定有不同的对象,领导阶级也不完全相同,在看到资产阶级主要领导作用的同时,又因看到其存在的特性,如北美独立战争是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阶级联合领导的;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是当时的封建势力的代表皇帝主持推行的;俄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领导的。
6、关于资本主义国家政体
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与国家阶级性质相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类。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不同程度的限制,如英国。民主共和制是以选举产生国家政权机关和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如美、法。但无论是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其本质都体现资产阶级专政。
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和二元制君主立宪两种。在议会制的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向议会负责,如英国。在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任命对他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归议会行使,但君主有否决权,如1871~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而言,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产物,与共和制相比,可以认为是革命不彻底的一种表现。但从这种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出发来认识,它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君主立宪制的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是符合英国国情的,也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的要求,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后来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改造。”日本根据1889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天皇权力得以加强。尽管它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缺乏西方那种健全的宪政民主精神,但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与封建君主制相比有本质区别,它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之一,适应已变化了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共和制有议会制和总统制两种形式。凡是政府(内阁)由议会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的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为议会制共和国,如1946~1958年的法国。凡是总统由选举产生并直接领导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总统制共和国,如美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典型形式。相对而言,共和制更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多样而复杂,影响政体的因素除了资产阶级自身特点外,还受该国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阶级力量的对比。
7、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全面的、不间断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固然要掌握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更需要深化以下认识:①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从外部条件看,对世界落后地区的不断掠夺,不仅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而且能够提供广阔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从内部动力分析,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它在工业生产中越来越迅速的应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保证了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在帝国主义时代表现得尤为明显。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呈现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大危机影响下又走上了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都是这一规律的反映。造成资本主义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差异是两个主要原因。造成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历史方面的;20世纪30年代的不平衡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帝国主义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分不开。但这种不平衡性也造成资本主义政治的多样性,多样性的存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调整,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借鉴,从而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③资本主义发展的总趋势。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资本主义制度尽管是一种人剥削人的制度,但它自身能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在自我完善中不断发展,拥有相当活力。在帝国主义阶段,并不是绝对的垄断,竞争机制仍存在并继续发挥着作用。此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是在不断调整、不断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因此,目前资本主义并没有到腐朽的地步,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但是,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制与生产日益社会化这一矛盾是消除不了的。因此,资本主义终究要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8、关于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专政问题
20世纪30年代,德日两国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内独裁和对外扩张的道路。其建立的共同原因是:第一,历史原因,两国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第二,两国受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并且受客观环境制约,转嫁危机的回旋余地小,致使社会局势动荡。这些为法西斯上台提供了机遇。第三,两国都对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极度不满,极力想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外扩张的要求强烈。
但是,由于历史和国情的不同,两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过程中,也呈现着不同特点。德国法西斯专政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经过宣传、竞选,在国会选举中取得胜利后,而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其特点是:第一,有一个以希特勒为领袖的强大的法西斯政党,并且发动了有群众基础的法西斯运动。第二,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全国政权。第三,对原国家的政治体制作了彻底改变。
与德国相比,日本的主要特点有:第一,日本是通过军部这一特殊国家机器建立起法西斯专政的。第二,日本军部是通过对内发动政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而逐步建立起法西斯独裁统治的。第三,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建立法西斯统治的。第四,日本的法西斯专政并没有突破近代天皇制的框架范围。
两国法西斯专政还具有共同的特征。第一,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第二,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国家职能无限扩大。第三,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废除了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政和党国合一的独裁统治。第四,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积极对外扩张和侵略。
 
【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战后,英国自由党丧失执政党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面临空前的经济困难          B、放任自由的施政原则已不合时势
C、工党在工人中的影响扩大          D、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新发展
2、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的实际目的是
A、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稳定局面        B、借机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C、遏制德国势力东山再起            D、防止苏联势力向欧洲蔓延
3、下列对一战后英美两国国际地位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⑴美国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⑵英国从债权国变为美国的债务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世界资本主义政治发展史(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