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七章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C
【解析】突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即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全,具体文献指《孔子改制考》。
4.(20xx年上海历史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答案】D
【解析】这幅晚清漫画的主题是排斥、仇视西方先进事物。
5.(20xx年上海历史16)“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答案】C
【解析】“公车上书”康有为联络的应该是各省在京应试举人。
6.(20xx广东文科基础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7.(20xx年福建文综41题A题)(15分)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议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了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想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
【答案】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解析】据材料归纳,理由是中日相近的国情,这份奏折的地位见课本。康有为主张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从中国国情及日本政治体制的缺陷说明局限性。
【名师心得】
一.易错知识点
1.洋务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改革,而是为了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进行的地主阶级改革;洋务运动虽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却是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
2.俄德法等列强在甲午战前与战后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主要是列强自身利益的得失。
3.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和百日维新法令内容的缺陷,正好说明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妥协性;光绪帝不是资产阶级的皇帝,而是为了借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救国探索先后失败,其主要原因不是半殖半封建的时代背景,而是各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二.方法点拨
1.要注意分析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与积极的历史作用(工业近代化、教育近代化、国防近代化等),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意义、败因与教训。
2.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必然性,结合《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3.用一定的的哲学原理分析历史现象,如:
试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和内外因结合角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双重压迫,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
(2)内外因结合:
内有资产阶级软弱妥协,外有反动势力阻挠破坏;
内有中国封建势力根深蒂固,外有西方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瓜分狂潮(不作考试要求,略)。
外来侵略加剧 列强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控制内政外交:总理理衙门、清政府作列强工具等。
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建立。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企业出现。
经济结构变化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甲午战争后,列强开始在中国大规模资本输出。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阶级结构变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中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
19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早期维新派。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背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维新变法。
行动 义和团运动。
【考点测试】
考点一 洋务运动
1.洋务派和顽固派
(1)出现背景:清政府内部面对 战争后的内忧外患局面,出现了不同的主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