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一历史教案【 学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 学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06-21 15:58:40    浏览次数: 188次    栏目:高一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 学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问题:文中反映了什么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作业】《完全解读》
【 学案 】 第1课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
                            
【学习目标】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解读: 1、复习中要从生产力角度(重在耕作技术兼顾水利)提纲挈领地概况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农业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生产部门,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生产组织的小型化,逐渐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3、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联系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近现代的农民革命,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预习*主干】
一、农业的起源
3、 原始农业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4、 原始农业形成了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                        
二、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水利设施
时  间 生产工具 水利设施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使用石、木、骨具,“耒耜” 大禹治水
商  周 出现青铜制品,但很少用于农业 
春秋战国 铁农具代替了过去石制、骨制工具 芍(que)陂(bei)、都江堰
西  汉 犁壁、铁犁牛耕推广 漕渠、白渠、坎儿井
东 汉  汉明帝时王景治黄
曹  魏 翻车 
唐 曲辕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筒车(灌溉用) 
三、我国古代的农业耕作方式
1、耕作方式的进步: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此后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主要生产方式(组织模式):
(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组织模式)
(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3、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
(1)产生时间:春秋
(2)原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私有土地制度的出现
(3)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散性、封闭性、脆弱性、落后性、稳定性等
(5)评价
稳定;分散、封闭、落后(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脆弱(如果遭遇社会动乱、豪强兼并,或遇到旱涝灾害)。
积极:①比较稳定;②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① 消极:①规模小,阻碍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②非常脆弱,很难保证税收;③容易引发生态矛盾 ④近代以后,阻碍生产发展。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拓展*延伸】
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106页)
2.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概念、原因、特点见《完全解读》107页知识要点5)
表现:①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铁农具、铁犁牛耕、曲辕犁;  ② 耕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代田法;  ③ 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如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  ④ 农学知识理论不断积累和推广。如《农政全书》等著名的农学著作。
3.古代农业发展与兴修水利密切相关。(水利兴修的必要性和重大成就)


4.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形成和特点(略)
(2)发展的条件:
① 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 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 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 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① 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朽,每遇灾荒疾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破产,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酝酿、爆发。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部分田地回到农民手中,封建王朝吸取教训,调整政策,小农经济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
(4)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www.deyou8.com,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是否意味着“小农经济”等同于“自然经济”?
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如氏族、封建庄园、农民家庭)本身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排斥社会分工,每一个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其典型写照,它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相适应的。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
因此,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是不相同的概念,但二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足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
结论:
(1)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二者出现了交集。
(2)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富农经济。它们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但由于它经营规模小,相对于资本主义大农场而言,故叫小农经济。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小农经济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
(3)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所以,从生产规模和分户经营看,中国的农民仍然以小规模的一家一户进行经营和生活,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以前的土地是私有的,而改革开放后所形成的小农经济土地仍是公有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它和传统意义上处于封闭状态的小农经济相比,已是大相径庭、面目全非。当今的农民已被卷入或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其社会化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正是基于此,在实践中,我国正在探索社会组织与农户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国家提出了加强对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

【运用与尝试】
1、《国语•晋语》记载:“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这则故事透露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什么现象?
【答案提示】反映了春秋时期,我国农业已开始出现牛耕技术,但使用并不普遍。

2、唐代诗人李绅有《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读这样的诗句,应该怎样理解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和社会贡献?
【答案提示】诗句理解: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到秋天的时候能收回万颗粮食。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土地了,但是依然发生农民因饥饿而走入生命绝境的情形。中午顶着烈日在锄禾苗,一滴滴汗水落下来掉在地里。有谁会知道盘子中的每一顿食物,粒粒都是辛苦得来的。
生活状况:中国传统社会的农业人口中,地主和农民是两个基本阶级,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农民;由于农民没有土地,是被剥削阶级,所以受的压迫非常严重。残酷的土地兼并会使大量的小农破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