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课程标准解读
张謇,江苏南通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他16岁中秀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中了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地刺痛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事业和教育。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家产,积极兴办实业。先后建成了大生纱厂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形成了大生资本集团。学习“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明确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内容和作用。
●识记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及步履维艰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文材料,进行情景再现。
●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评价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洋务运动汲取先进思想的态度,务实创新。
自主学习精要
一、洋务运动:
1、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锋镝指向江南,英法联军的侵略魔爪伸向京畿,清政府内外交困,陷入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在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发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概况:
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很多弊端,严重的制约着它的发展。
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的煤炭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它还给附近地区提供了廉价燃料,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尽管洋务企业在兴办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也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却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的内容(表一)
口号 内容 主要成就 备注
前期 创办军事工业
后期 兴办民用企业
筹划海防
培养人才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表二)
类型 创办时间 创办人 企业名称 标志意义
军事工业
民用企业
思维激活
说一说 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概况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做一做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
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使中国产生了一批无产阶级
答案:B
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由此,社会上兴起一股实业救国的热潮,涌现出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
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
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他们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员敲诈勒索等因素,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是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思维激活
说一说 民族工业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表现怎样?有何特点?
做一做 小明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时发现这样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这家公司的性质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答案:C
核心问题突破
1、考点一:中国近代化
学法指要:要注意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思维开放线 中国近代化,也称为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
(1)在政治上,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2)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在思想文化上,近代的自然科学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上的工业化。在中国近代,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案例拓展园: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概念,其“近代”的实质含义是
A.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
B.不是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
C.受外国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诱导而兴起
D.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答案:B
解析 近代并不是仅指一个时间段,它的含义是采用西方技术生产即机器大生产,是指在经济上,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
2、考点二: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达到“自强”“求富”的原因
学法指要:注意从洋务运动的推行过程和影响上来理解作为地主阶级的清王朝推行的根本目的,然后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没有能够救中国的原因。
思维开放线 (1)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中国无法真正掌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一些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利用中国官员不懂技术,进行敲诈勒索,牟取私利,使企业难以发展。
(2)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百般阻挠和破坏,也使洋务运动步履维艰。
(3)整个洋务运动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中心,仅凭地方几个热心洋务的总督、巡抚去搞,力量分散有限,难成大器。
(4)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案例拓展园: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答案:B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全面认识。洋务派企图靠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根本原因。
3、考点三:中国早期民族工业的特点
学法指要:关于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的特点要注意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可以从民族企业的产生、工业部门的结构、工业的区域分布、经营管理进行具体分析。
思维开放线 (1)从企业的产生来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一条独特的创立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上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3)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和商品发展的程度较高,同时,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