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课标要求】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概述五四运动,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考点串讲】
一.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①英国迫切需要市场和原料。②英国入超。③中国禁烟运动
(2)经过:①1840英国发动战争——②1841英国扩大战争,占香港岛——③1842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3)爱国军民英勇抗敌事迹:
关天培在虎门、葛云飞在定海、陈化成在吴淞等率军抗敌,为国捐躯。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与侵略军作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反侵略精神。
(4)后果: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
①1842年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内容——赔款、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关税协定;
列强还在附件中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③最能反映英国发动战争本质意图的是:关税协定
(5)影响:①战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
②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③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要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2)经过: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在此后的两年间停停打打。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被迫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
(3)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①日本 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②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2)经过:①丰岛海战——②平壤战役(左宝贵)——③黄海海战(邓世昌)——④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⑤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失败原因:清政府未积极部署战备,并坚持片面求和方针。
(4)后果: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主要内容有: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作为通商口岸;
④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5)影响:①《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②“领土割让”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③“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大借外债。西方国家通过给清政府附带有政治条款的贷款,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④“通商口岸”深入到长江腹地,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深入到了内地。
⑤“投资设厂”大开资本输出的方便之门,便利了西方列强进一步掠夺、瓜分中国的原料、劳动力和市场,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再次显示出不畏强暴、坚决御侮的斗争精神。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19世纪末,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终于汇集成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到1900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①1900年八国联军借口剿灭义和团运动发动战争——②义和团在天津、北京及沿线抗拒侵略军——③联军增兵,占领天津,攻陷北京——④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后果: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主要内容有:
①中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多万两,以海关等税作保
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③清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者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4)影响:《辛丑条约》除去巨额赔款之外,其他各款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其中“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者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一条,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农民被迫反抗(根本原因)。
②广西连年灾害,各种矛盾尤为突出。
③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和发动群众反清
2.过程:前期:1851金田起义——1853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后期:1856天京变乱——新的领导集团形成——颁布《资政新篇》——防御战——1864天京陷落
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和治国方案
A.《天朝田亩制度》(革命纲领)
①内容——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②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a.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b.但它建立在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具有落后性;
c.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空想性。
B.《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的治国方案):
①内容——a.政治上主张依法治国等;b.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等;
c.文化教育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等。
②评价——a.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
c.在战争环境迫使下,它也没能实行。
4.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a.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b. 《资政新篇》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说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局限性:首先,单纯的农民运动是不可能完成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
其次,运动的领导者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指导运动走向胜利。从利用宗教发动群众,到其治国方案,到天京事变,无不体现了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因此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辛亥革命
1.背景: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 清政府“新政”未能挽救其统治危机,客观上促 进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③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酝酿准备
组织:从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到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创立,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此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
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革命指导思想(纲领)——“三民主义”的确定;
革命派同保皇派的思想论战,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军事:1905~1911年,革命党人多次发动起义(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打击了清朝统治。
3.爆发(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4.高潮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① 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②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③ 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④ 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还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意义: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