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预算是进行经济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财务管理仍然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的管理体制这就决定了预算在财务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中心地位。预算实质是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综合反映单位的事业计划与工作任务的规模方向,是实现事业计划的重要保证,也是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单位的预算在遵循政策性、统一性等一般编制原则的前提下,应重点把握其完整性、科学性及客观公正的严肃性的内涵。
1、预算的完整性。单位预算是政府预算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预算的完整,《单位财务规则》规定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两大部分内容组成。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将单位的一切财务收支按国家规定的口径全部反映在预算中,对财政补助收入要按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合定的定额和补助标准编制。在遵循收支略有节余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对必要的支出预算要保证重点,兼顾一般。2、预算的科学性。3、预算客观公正的严肃性。
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
财务分析是指运用财务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综合地对单位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过程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进行总结,做出正确评价的一种方法,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可以使管理人员全面、系统、总括地了解经济状况及财务动作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做出科学决策,使财务人员及时总结财务管理经验,揭示存在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财务活动规律,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保证事业收支计划的完成。进一步保进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更好地执行财务规章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此,在进行分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分析的目的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法,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财务分析方法是完成财务分析的工具和手段。在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分析的过程和目的,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做出客观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有: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差额分析法,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必须综合应用。将财务活动中的各项指标与其相关的诸因素相互联系地进行总体性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孤立与片面,对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随着会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数学方法在财务分析中的广泛应用,逐步将复杂的财务关系,构造为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量化数学处理,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2、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为了对财务状况全面、完整认识和掌握就要对单位整体进行研究,但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对那些影响财务工作的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这样才有利于正确的分析和结论的形成。
3、事前、事中分析与事后分析相比结合。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评价单位过去经济活动的成效,衡量目前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财务分析必须考虑到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事前分析主要是指其前瞻性,对单位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预测分析的结果是制定财务计划,编制预算,进行经济控制基本参考资料。在财务运行过程中,单位内外环境随时发生变化,事中分析就是针对这种临时变化进行考查研究,提高应变能力的一种必要手段;事后分析是指对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剖析、评价,通过事后分配的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为下一阶段的财务活动指明方向。
总之,财务管理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和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勇于探索,积极学习国外财务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提高单位的总体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