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有人说,一个人是否适合创业,不仅仅在于有没有市场眼光和胆略,更在于有没有融资的本事。的确,融资成了横亘在普通创业者面前的一座大山。
近年来,中小企业或者微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难问题,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但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创业阶段,可供选择的融资途径依然十分单调。
手头就有一个案例:
三门峡有位苏先生,三十出头,前几年跑运输积攒了一笔小钱。去年,眼见实心黏土砖要被禁止,便有心在灵宝市投资一条年产1.3亿块的高强度空心砖生产线。项目本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商业计划书和投资可行性报告也都已做好,据称,两年收回投资也有把握。但他有个200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无奈,苏先生开始了创业融资。
先是委托北京一家项目中介公司代为寻找投资商,可在前后交纳了6000多元的中介费用后,中介公司仅以一句项目没人关注便把他打发了。后来才发现,有此遭遇的不只他自己,可以说,被骗了。
再就去找银行,银行分析了项目后说:项目www.deyou8.com,但在生产线完全建成前,不予贷款。建成后,可以发放小额度的流动资金贷款。看来,银行也有收回投资的把握,但囿于规章,不敢贷款。
后来又去找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的人也认可该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认为肯定会赚钱,但他们不会向该项目投资。原因在于:一来这是个传统的加工行业,不是高科技行业,成长性不高;二来这个项目投资额较小,风险投资公司所选择项目的最小投资额在1000万元左右。
最后到了一家投资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倒可以以苏先生的房产为抵押,为他做不超过房产市值60%的贷款担保,可苏先生偏居豫西小县,房子哪有那么值钱?
转了一圈,他只有回头向朋友再次进行私募。
所以,小企业创业融资和经营过程中的融资一样,在现有的金融体制内很难得到解决。一方面这些融资额度小,商业银行不屑于做;另一方面,在创业阶段的贷款风险却又远远高于已经开展经营的项目。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政府亲力亲为,应该通过商业化的可持续的方式来解决。但政府可以针对小企业创业融资,组织部门、专家进行调研,为可能的金融创新放松政策束缚,提供解决思路。
我倒觉得,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给,只要有合适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终究会出现为创业融资服务的机构。比如:专门投资传统项目的投资公司、担任项目和资金沟通中介的市场中介机构、甚至为民间投资组织发放信托资金的中介公司等。只是,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服务,既不能让骗子横行,也不能阻断资金融通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