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历史教学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11-14 22:53:46    浏览次数: 801次    栏目:历史教学设计

标签:历史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4)对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私营的和合作社经营的)给以支持。允许把国家企业租给私人、合作社、劳动组合和公司。地方经济机关有权签订这种合同,而不必取得上级机关的同意,但是签订之后必须报告劳动国防委员会。
  (5)部分地修改大工业的生产计划,加强日用品和农民用品的生产。发挥每个大企业在支配资金和物资方面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提出相应的、精确的决议案交人民委员会批准。
  (6)发展实物奖励制度,试行集体供应制。规定更合理的粮食分配制度,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发明,改革,节约劳动力、燃料、材料,保护建筑物、机器等,各处都应当实行个人和集体奖励的原则。加强对浪费和盗窃国家财产以及不合理地使用劳动力的行为的惩罚。
  (7)为了迅速、彻底和全面地完成粮食税的征收,必须保存和加强粮食税收机构。为此,应当保证粮食机关具有必需的党的威信。应当保持和加强粮食机构的集中制。
  (8)集中上述一切办法来完成今年的实际的战斗任务: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36年苏联宪法(节录)
  第一章社会机构
  第一条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为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苏联之政治基础为劳动者代表苏维埃,此苏维埃因推翻地主资本家政权及争得无产阶级专政而业经发扬巩固。
  第四条苏联之经济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及社会主义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此体系及所有制因铲除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业经奠定。
  第五条苏联社会主义所有制表现为两种形式:国家财产(全民财产);合作社集体农庄财产(各集体农庄财产,各合作社财产)。
  第九条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为苏联经济中之统治形式,同时法律容许个体农民及手工业者小规模私有经济,但以自力经营,绝不剥削他人劳动为限。
  第十条公民对其劳动收入及储蓄、住宅及家庭副业、家常及日用器具、自己消费及享乐品之个人所有权,以及公民个人财产之继承权,均受法律之保护。
  第十一条苏联之经济生活,受国家所定国民经济计划之决定及指导,以期增进社会财富,一贯提高劳动民众之物质文化水准,巩固苏联之独立并加强其国防能力。
  第十二条按“不劳动者不得食”之原则,劳动为苏联每一有劳动能力公民之应尽义务与光荣事业。在苏联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之社会主义原则。
  第三章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第三十条苏联最高国家政权机关为苏联最高苏维埃。
  第三十一条凡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根据本宪法第十四条所有一切职权,其按本宪法规定不归入应对苏联最高苏维埃负责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部长会议及其各部权限以内者,均由苏联最高苏维埃行使之。
  第三十二条苏联立法权,专由苏联最高苏维埃行使之。
  第三十三条苏联最高苏维埃,由联盟院与民族院两院构成。
  第三十七条苏联最高苏维埃两院,即联盟院与民族院,权利平等。
  第三十八条联盟院与民族院同等创制法律。
  (录自《斯大林论苏联宪法草案的报告苏联宪法(根本法)》,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社1950年版)
  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工业化的决议(1925年12月)
  过去这一年,标志着整个国民经济在蓬勃增长,并已接近战前水平,同时标志着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对外贸易、国内商业、信用系统和银行、国家财政等都在增长。在包含着各种成分(农民自然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国民经济内部,社会主义工业、国营和合作社营商业、国营信贷业和无产阶级国家的其他经济命脉的比重也在急剧地增加起来。
  因此,出现了无产阶级在新经济政策基础上的经济进攻和苏联经济向社会主义方面推进的局面。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先锋,领导着整个国民经济。
  ……但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来的特殊矛盾、特殊危险和困难也日益增长着。这就是: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尤其是把业务转向农村的私人商业资本更是如此;农村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力图在经济上同资本主义经济和富农经济勾结在一起来征服中农群众。
  鉴于这种情况,代表大会责成中央委员会以下列的指示作为经济政策的指针:
  (一)最主要的任务是尽力保证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战胜私人资本,加强对外贸易袭断制,发展社会主义国营工业,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益众多的农户纳入建设轨道;
  (二)保证苏联经济独立,使苏联不致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为此,必须坚持国家工业化的方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并为经济调度建立后备……
  (五)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扩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但必须严格同市场容量和国家财政力量相适应……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①1913年的数字是按1939年9月17日以前的苏联疆界计算的。
  ②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1913~1940年苏联的经济发展

──译自莫里斯•多布:《1917年以来苏联的经济发展》,伦敦1966年第六版,文生译
  
www.deyou8.com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


──录自《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第二个五年计划)》,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32页

苏联集体农庄的发展


──录自《苏维埃政权二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财政经济出版社1954年版

  2.课文注释
  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俄国还处在同德、奥匈等国交战的状态。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迅速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停止战争,缔结公正的和约,但英、法、美等协约国断然拒绝和谈。于是,1917年12月3日,苏维埃政权单独同德国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基进行和谈。德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了从俄国割出15万平方千米土地作为媾和的苛刻条件,列宁说服党内持反对该条件的人接受了这些苛刻条件。1918年3月3日,苏俄同德国等国在布列斯特签订了和约。和约的签订,使苏维埃政权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赢得了和平喘息时间,巩固了无产阶级政权,为以后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创造了条件。
  苏俄国内战争(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策划、组织俄国境内反革命武装,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苏俄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武装进攻。
  1919年3月初,盘踞西伯利亚的原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调集40万白卫军,在长达2000千米的东方战线向苏俄红军发动进攻,白军很快越过乌拉尔,占领乌法,逼近喀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与此同时,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在这危急时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一切为了东线”和“必须全力粉碎高尔察克”的号召,得到人民积极响应,大批党团员带头奔赴前线。6月初,红军解放乌法,8月,解放乌拉尔,击败捷克叛军。11月14日,攻占高尔察克老巢鄂木斯克,高尔察克率残部东逃,年底在伊尔库茨克被活捉(次年2月被处决)。
  正当东线战事激烈时,1919年6月底盘踞高加索的邓尼金白军开始北犯察里津。这时,列宁又发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斯大林奉命到南方战线加强领导,红军主力也由敌人后方调至奥寥尔、沃罗涅日前线,准备发动反攻。红军在南线连战连捷,收复大片失地。1920年2月初,红军已将邓尼金白军主力全部歼灭,邓尼金逃往国外。帝国主义组织的第二次武装进攻被粉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