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历史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中历史必修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教学设计,
②学生研读分析已搜集的材料,通过师生对话解决需要探究的问题。
③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记录自己的困惑和生成的新问题。
④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学习总结。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结合列宁的话,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题关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思路引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为苏维埃政权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它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不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提示:为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它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解题关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克服危机,列宁等人决定调整政策。
思路引领:国内战争结束后,广大农民、工人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要消除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稳定苏维埃政权,必须改变经济政策。
答案要点: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同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学习延伸
在了解了这两种观点后,谈谈你如何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
解题关键:“斯大林模式”既有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
思路引领:“斯大林模式”在短期内使苏联迅速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其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严重畸形。
答案要点: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客观看待“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过。“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使国家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在于:片面发展重工业,使轻工业和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农民的剥夺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www.deyou8.com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实施余粮收集制的决定原题目为《关于授予粮食人民委员特别职权同隐藏存粮和投机贩卖存粮的农村资产阶级进行斗争》。(1918年5月9日)
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讨论了当前形势并且注意到,只有对全部存粮实行最严格的核算和平均的分配,俄国才能摆脱粮食危机,因此特作如下决定:
1.重申粮食垄断和固定价格都是不可更改的,重申必须同粮食投机商进行无情的斗争,同时责成每一个粮食所有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呈报的办法由粮食人民委员部通过地方粮食机关确定。
2.号召全体劳动者和贫苦农民立即联合起来同富农展开无情的斗争。
3.宣布所有握有余粮而不送往收粮站的人以及浪费存粮酿造私酒的人为人民敌人,把他们交付革命法庭,使犯罪者被判处10年以上的监禁,把他们从村社中永远驱逐出去,他们的全部财产予以没收,而对酿造私酒者除上述惩罚外并判处强迫的公益劳动。
4.任何人如被发现存有未按第1条的规定呈报交售的余粮,即将其粮食无偿收走;未呈报的余粮按固定价格计算应得的价值,在这些余粮实际上已送往收粮站后,以半数给揭发隐藏余粮的人,半数给村社。揭发隐藏余粮的报告送交地方粮食组织。
苏维埃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又考虑到,要同粮食危机作斗争,就要求采取迅速和坚决的措施,而最有效地实现这些措施又要求把发布一切粮食问题指示的权力集中到一个机关手中,这个机关就是粮食人民委员部……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1921年3月)
(1)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2)这种税的税额应当比以前用余粮收集制的方法所征收的少。税额的总数应当满足军队、城市工人和非农业人口的最低限度的必需的消费。当运输业和工业的恢复使苏维埃政权有可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即以工业品和手工业品作交换的方法取得农产品时,税的总额应当随之不断减少。
(3)征收的税额应当根据农户的收获量、人口和实有牲畜数量,从农户产品中按百分比扣除或按份额扣除。
(4)税额应当具有累进的性质;对于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和城市工人等,税额应当低一些。最贫苦的农户予以免缴某些实物税,而在特殊情况下予以免缴全部实物税。扩大自己的播种面积以及提高整个农户生产率的勤恳的农民,在缴纳实物税方面应当得到优待,或者是降低其税额,或者部分地免税。
(5)在拟定税收法令和确定其公布日期时,应当考虑到使农民在春耕开始以前就尽可能比较确切地知道他所应当缴纳的数额。
(6)向国家缴纳的实物税,在法令所确切规定的一定期限内完成。
(7)缴纳实物税的税额应当按农村联合组织(村社)计算。在农村联合组织内部,税额是根据第3条所规定的一般标准,由联合组织自己决定如何在各个农户之间分配。为了监督税收标准的实施和税款的征收,应当按不同的纳税额分别成立当地农民的民选组织。
(8)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9)为了供应最贫困的农民以及为了交换农民在纳税后剩余的、自愿缴售给国家的粮食、饲料和原料,应当建立专门的农具和日用品储备。这种储备应当包括国内的产品以及用一部分国家黄金基金和一部分收购来的原料从国外换来的产品。代表大会基本上同意中央委员会所提出的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一些条例,并责成党中央委员会迅速使这些条例相互协调,仔细研究实行实物税的形式,并通过全俄中央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实行相应的法律。
──《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1921年5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节录)
(1)当前的基本任务是使党和苏维埃的全体工作人员充分领会和确切执行新经济政策。党认为这是一个要在若干年内实行的长期的政策,要求一切工作人员极其仔细和认真地加以执行。
(2)商品交换是新经济政策的基本杠杆。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同时,实行商品交换可以刺激农民扩大播种面积和改进耕作技术。对于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充分给以支持和加以发挥。应当以余粮最多的省份作为重点,首先实行商品交换。
(3)合作社是实行商品交换的主要机构。粮食人民委员部机关同合作社机关订立合同,粮食人民委员部把用来进行商品交换的物资交给合作社,由合作社在国家的监督下执行国家任务的政策是正确的。保证合作社有广泛的可能进行收购工作,全面地发展地方工业和提高一般经济生活。支持合作社的信贷工作。反对无政府状态的(不接受国家的任何监督的)商品交换,把商品交换主要地集中在合作社手里,但是这不排斥正当的自由贸易。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