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初中物理教材精解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材介绍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材介绍

    11-14 22:52:05    浏览次数: 324次    栏目:初中物理教材精解

标签:初中物理教材精解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初中物理“声现象”教材介绍,

  【课程标准的要来】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材说明】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应该说,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有很大差距,例如,问题的提出不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的,应该说,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时,对探究活动相当陌生,处于初级阶段。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还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科学和技术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本套教材精心安排了每一章的章首图,还为这些图片配上相应小的散文,力图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本章的章首图是一队行走中的大象。我们在动物园观察中知道,大象的活动通常是无声无息的。那么,大象的活动跟声音有什么关系?这无声中蕴含着什么?这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本图不像其他一些图(如编钟、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反而会使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本图由于立意比较新鲜、奇特,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www.deyou8.com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声音的产生
  声现象丰富多彩。教材用图介绍不同物体发声的图景:声带的振动、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工件和砂轮相互磨擦引起他们的振动、以及青蛙通过气囊的振动等,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声音产生的情况,使学生可认识物体发声时都要振动的共同特征。教学中最好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
  在学生讨论获得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如尺子振动发声、声带振动发声、击打纸片发声等),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都发生振动基本特征。这一章的“探究”相对后面的几章而言比较容易,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体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活动中应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好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做什么样的活动,达到观察物体是怎样发声的目的。也可以将学生的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展开教学,让学生边活动、边探讨,最后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结论。
  (二)声音的传播
  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到,要想使声音从发声地传播出去,必须要有传播的载体──介质。教材对固、气、液三态物质传声的教学做了不同的安排。
  教学中重点应让学生自己探究固体传声。固体传声的实验器材易得,比较好做,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到声有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但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由于气体传声实验条件要求高,所以教学中安排了空气传声的演示实验。如果学校没有真空罩实验仪,也可让学生自己做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体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实验做法如下:
  把小铃铛挂在线上,线的上端穿出橡皮塞(如图1甲所示)。照图乙那样,把橡皮塞塞到烧瓶上,然后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照图乙那样塞紧橡皮塞。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
  对于液体传声,教材安排由学生设计实验。注意要求不可过高,重点应放在学生相互讨论和实验方案的提出上。液体传声的实验可以将一振源(机械表、电铃等)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把塑料袋密封后放在水里,看看水是否传声。
  (三)声速
  尽管速度的概念本书是放在后面的章节讲,但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速度概念,在小学数学和科学中也已初步学过这一概念,因此一般性地使用速度这一概念是可以的。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这一观点和处理方法本书在后面还将用到,例如对能量概念的处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www.deyou8.com
  【教学建议】
  学过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非常必要。体现了物理是“生活中的物理”,是“身边的物理”的思想。
  学生在生物课上已经从生理学的角度学习了人耳的结构。物理课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重点学习声音传播的“物理过程”。为此,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有关的小实验,使学生体验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做这组实验最好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如果音叉数量有限,也可用少数的音叉轮流做此实验,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亲自感知这个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在做骨传声的实验时,要等音叉的声音用耳朵听不到时,再把发声的音叉放在牙齿上听,由于现象反差大,实验的效果更好。其他的几个实验,由于音叉不直接跟骨头相接触,所以“听”到的声音较弱。
  双耳效应对于理解立体声有很好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通过阅读“科学世界”和查找资料,然后开个“小研讨会”,讨论双声道和多声道、立体声是怎么回事,以及在实际中是如何实现立体声的。
  三、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建议】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在学习这些物理知识的同时,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探究这些物理规律的方法,以及这些物理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一)音调
  音调的探究实验容易做,器材也易得。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好,也可只提出问题,至于用什么方法探究、规律如何,都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校有发音齿轮,也可用发音齿轮做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的实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