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
11-14 22:55:21 浏览次数:
447次 栏目: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标签:初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deyou8.com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课时复习计划,
第一课时
一.设计构想:本课时通过对中考现代文阅读应试对策的学习,达到能轻松快乐地迎战现代文阅读的挑战。同时,我们还将通过对语言品味的一般方法和常见考点的学习,切实掌握解题技巧和考查的常见角度。如果说“对策”是一位向导的话,那么“方法和考点”就是一张蓝图。紧紧跟随着向导,我们将能更加轻松地应对现代文阅读的试题;牢牢把握住蓝图,我们将会设计出许多我们不曾设计过的精彩方案。
二.教学目标:1.中考现代文阅读应试对策。2.掌握语言品味的一般方法。3.掌握语言品味的常见考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中考现代文阅读应试对策。2.掌握语言品味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中考现代文阅读应试对策。
1.全面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这一内容,上一考点讲过,在此不再赘述。
2.认真吃透课本。
虽然现代文阅读的选材早已走向了课外,但课内的学习何时都不能丢掉。因为,课文是“例子”,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健全人格情操的主要凭借。研读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我们发现考点一般都在课内学过,也训练过。有人说“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正是这个道理。当然,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内几篇课文的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用一只眼睛盯住课外,从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阅读能力。
3.强化整体意识。
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者一般都是把一篇文章作文一个整体来思考,并且围绕材料的中心和主旨来设计试题。因此,考生只有具备了整体阅读的意识,才有可能做好现代文阅读试题。
具体来说,现代文阅读要经历这样三大步:
第一步粗读全文,捕捉关键语句。这一步,要大致把握文章的概要——文章的中心和主旨,文章的思路和基本框架。
第二步精读全文,全面细究文章。这一步,要对文章的结构、情节、人物、语言、手法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究。
第三步通读全文,升华认识高度。这一步,不是第一步的重复,而是第一步的升华和深化,这时对文章的深层含义、作者的感情倾向、人物的性格特征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4.掌握阅读方法。
阅读有精读与略读之分。
精读是指咬文嚼字,一丝不苟的阅读方式。它要求阅读时要深入、细致并有一定反复,并能全面理解内容,作出准确评价。这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样每实现一次阅读目的,也就获得一次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显然,精读是需要恒心,需要耐力、需要有发现的眼光,难怪古人这样形容精读时的样子:“读书不放一字过,闲户忽惊双鬓秋。”因此,对一些重点地内容,一定要学会精读。
略读与精读相对应,它是一种广泛的、一般性的阅读。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略读也成了一种读书方法。
“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也不妨囫囵吞枣,只有很少的书必须细嚼慢咽,反复玩味。”培根的这句话说的恐怕就是精读与略读的区别吧!
5.加强阅读训练。
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知音》篇里就提出了:“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的名言。阅读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技能的掌握,也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完成。但这种训练必须讲究效率,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突出“重点”“难点”,反对机械重复。阅读训练要在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难点。一般地说,初中生的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等应作为阅读训练的重点。个人还要针对自身在阅读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训练。
其次,提倡“精练”“巧练”,反对题海战术。阅读训练的方法要讲究一个“巧”字,选择材料要讲究一个“精”字。在训练中,不仅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力求从训练中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www.deyou8.com
6.养成良好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从根本上说,平时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读”“思”“记”“用”四个方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时除了多读点报刊杂志外,还要有选择地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广泛涉猎,多方吸纳,才能不断丰富自己。书读得多了,很多东西就自然明白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阅读,不思考,永远不能获得真知。“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确实是至理名言。在有疑难处思考,这是“思”的初阶;在精彩处思考,这是“思”的发展;在无疑难处思考,这是“思”的升华。
(3)不动笔摸不读书。读书过程中,要学会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发现名言佳句、精彩片断、典型事例,要随手做成卡片,写成笔记。不仅要学会用“笔”记,还要学会用“脑”记,对于名言佳句、精彩片断等不妨熟读成诵。
(4)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学习的过程,最终是为了运用。可以这样说,善于运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二)语言品味的一般方法。
语言是构成文章的物质形式,所有文章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传播知识、交流思想、阐述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学习语言,理解、揣摩、品味语言的过程。
进行语言品味训练,要遵循怎样的步骤和方法?
1.在整体感之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特色。
(1)记叙文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看是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在这个总体特色的前提下,一般有五个讲究:叙述性语言讲究客观化,对话性语言讲究个性化,抒情性语言讲究情感化,描写性语言讲究细节化,议论性语言讲究深刻化。
(2)说明文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看是准确、简洁,富有表现力。在把握这个总体特色的前提下,注意文章中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的词语。
(3)议论文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看是严密、鲜明,富有说服力。在把握这个总体特色的前提下,注意文章中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
2.在认真阅读题干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品味的角度。
对于语言的品味,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品味欣赏。如:品味词语的意蕴之美;品味词语的锤炼之美;品味句子的修辞之美;品味文段的句式之美;品味语言的含蓄之美;品味语言的朴素之美;品味语言的情感之美;品味语言的哲理之美。
但考试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必须既选择出最佳的品味角度,又选择出自己最拿手的品味角度。
3.在选准品味角度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品味方法。
品味的角度不同,运用的品味方法自然不同。
如对词语的品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
①理清思路,揣摩词语的概括含义。有的词语有很强的概括力,它们往往是某一内容的总领或总结。要正确理解它们的概括含义,就必须联系上下文,理清有关内容的思路。
②瞻前顾后,揣摩词语的指代含义。代词的指代含义一般出现在上文或下文,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顺藤摸瓜,正确找到其指代含义。
③联系语境,揣摩词语的特殊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时我们就不能望文生义,而必须联系语境理解其含义。
④分析人物,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人物性格不同,人物所使用的语言也千差万别,因此,从人物性格出发去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是一条捷径。
⑤结合主题,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有些词语孤立地看,很难把握其蕴含的含义,这时联系整篇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挖掘其深层含义。
再如对句子的品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①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句子的含义。任何一篇文章都是在特定背景下写作的产物,因此,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句子的含义是一条重要途径。
②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说的就是阅读中对句子的理解离不开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③结合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作者在写作中,常常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或形象、或生动,从而达到耐人寻味的目的。这时,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深层含义。
④结合写作手法,理解句子的含义。作者在写作中,常常会借助一些写作手法,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或含蓄、或深刻,从而达到耐人寻味的目的。这时,分析其运用的写作手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其深层含义。
(三)语言品味的常见考点。
语言品味能力的考点主要有以下8项:
1.品味词语的意蕴之美;
2.品味词语的锤炼之美;
3.品味句子的修辞之美;
4.品味文段的句式之美;
5.品味语言的含蓄之美;
6.品味语言的朴素之美;
7.品味语言的情感之美;
8.品味语言的哲理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