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质-因素”理论是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早方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实际应用,直到今天它仍然发挥作用,指导了许许多多年轻人或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转换的人,使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走在科学合理的道路上。
职业生涯规划格言:
一个人在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的环境中工作,容易感受乐趣和内在满足,最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霍兰德
“特质-因素”理论是职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早方法,经过一百多年的实际应用,直到今天它仍然发挥作用,指导了许许多多年轻人或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转换的人,使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走在科学合理的道路上。
一、“特质-因素”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特质-因素”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那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有:大量移民涌入这个新兴的国家;工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城市化,使大批农民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退役的军人加入到就业大军中;当时作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帕森斯,发现青年人离校后失业,并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机遇。于是帕森斯创办了波士顿职业指导局,跨出了使职业生涯规划活动系统化的重要一步,并在实践中,建立了职业生涯咨询的“特质-因素”理论。
美国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大升高,政府特别在明尼苏达大学设立了就业安定研究中心,先后由威廉森、罗圭斯特、戴维斯主持工作。他们在帕森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完善了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特质-因素”理论,以及相应的咨询工作,形成了后来的明尼苏达职业辅导学派。
二、“特质-因素”理论的观点
“特质-因素”理论以差异心理学和实践经验为理论基础,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或职业选择,就是要找到个人与职业在特质上的结合点,将个人与职业进行匹配,因此“特质-因素”理论,又称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人职匹配理论。通过人职匹配,使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得到发挥;工作也找到合适的人选而得到发展。
特质是指每个人的特点,包括:智力、能力、兴趣、天分、性格、价值观、抱负等等。因素是指每项职业的特点,包括:工作的智力要求、能力要求、地点、物理环境、人际环境等等;并特指职业中取得成就的某些特点或资质。
这项理论认为以上提到的各项有关个人的职业特质,都可以通过职业测试等客观方法描绘出来;同样,具体的职业也可以通过工作分析,描述出它的特殊要求;强调进行职业选择或职业安置中,个人所具备的特质与职业所要求的素质之间的协调与匹配。
三、“特质-因素”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特质-因素”理论适用于每一个人,无论是青少年、面临就业的大学生,还是考虑跳槽或转换职业生涯轨道的人士,都能从中得到帮助,找到满意的职业,造福社会。
职业咨询师运用这项理论,在了解求助者的特性和职业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择一种适合其个人特点又有可能得到并能够取得成功的职业。
具体运用可简化为以下三个步聚:
1.对本人自身的能力、兴趣、志向、智能和自身局限有清楚的认识,理解自身特点形成的原因。
2.对职业成功的要求、条件、不同行业工作的优劣势、机会和前景有详细的了解。
3.对前两个原则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做到人职匹配。
四、应用的注意
首先,对个人特质和职业特点要有准确的认识,并尽可能详细地加以分析。其次,必须区分持久的与暂时的、关键的与次要的特质,重点匹配持久的和重要特质;如:性格比兴趣更持久、天分比能力也是,个人行事方式比知识更关键等。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特质-因素”理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阅读本文后毕业生简历网还为您推荐了更多相关的文章参考:
选拔策略与人才测评 我国人才测评的应用与发展 人才测评实施的主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