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

    09-02 15:16:48    浏览次数: 299次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deyou8.com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材料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确定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1954年以前的职权是什么?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根据材料二,总结民主党派的方针是什么?

 

【探究点二】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级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我国历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长期的锤炼,形成了具有强大内聚力的中华民族。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统一的大家庭中的纽带,主要有三个:一是国家的长期统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经济文化联系;三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关系。

                                   ------江泽民: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当堂检测】

1、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③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

④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方针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①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 

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③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④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确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权利确立

C.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形成

4、中国三大根本政治制度是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三权分立制度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国民党的灭亡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上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                                     (    ) A、多党合作     B、 政治协商      C、  人民代表大会     D、 政治协商会议

【知识框架构建】

课后巩固案 【课后练习】 1、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发展,其表现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2、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                    (    ) A、民主改革    B、土地改革      C、改革开放     D、民族区域自治 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提出于                                   (    ) A、中共八大上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4、奠定新中国政治建设基础的是                                            (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B、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人大常委会的建立 (注意:此题另外一种问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础的是什么) 5、下列有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我国最高立法机关之一          D、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的组织形式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