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 化抽象为实验探究
由于分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很多同学对其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感到非常困难,教材上是利用实验和“活动与探究”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分子、原子知识的,如借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得的苯分子图像和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让同学们感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通过水的蒸发、品红的扩散等演示实验感受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通过家庭小实验体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同学们亲自实践,探索分子的性质。还有教材中布置的家庭小实验,同学们一定要亲自动手做,如1体积黄豆和1体积绿豆混合的小实验,通过观察混合后的现象,从而借助宏观颗粒来理解微观粒子,逐步由直观形象形成抽象的理论概念。
第二招 化分散为归纳比较
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时,同学们可采用归纳比较法进行学习。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把握概念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可比较如下:
分 子
原 子
区
别
概 念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
是否独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构 成
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三种粒子构成。
所显电性情况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表 示
方 法
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
用元素符号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联
系
在化学反应中
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