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是谁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教学设计
11-14 22:55:02 浏览次数:
931次 栏目: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标签:初中化学教学设计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初三化学是谁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是谁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要改变过去注重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的教学理念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探究性教学正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载体。
本节主要是学习碱的通性,通过碱与指示剂反应的探究,加深学生对可溶性碱为什么具有碱的通性的深刻理解。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验证假设、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前一节学生知道了NaOH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老师重做这个实验通过诱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先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可能原因”,再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来验证种种假设,最后各组通过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对氢氧化钠使无色酚酞变色的探究,真正理解可溶性碱为什么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实质。由此为契入点,根据前面氢氧化钠的学习,让学生能自己推导出可溶性碱的通性。
2、教学程序
问题情景:
教师在课堂上演示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烧杯中倒入30mlNaOH溶液,让所有的学生都看到,此时溶液是无色的。滴入2~3滴酸碱指示剂无色酚酞,整杯溶液马上变成了红色。
问题:是谁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
学生一致说是NaOH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老师继续引导问:NaOH在水中电离成Na+和OH—,那么到底是哪个离子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呢?
提出假设:
学生发言踊跃,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1、是Na+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是OH—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3、有的学生说是Na+和OH—一起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4、又有学生提出,哪有没有可能是水分子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收集证据:
途径一:从图书馆和网上查阅有关酸碱指示剂无色酚酞和碱的资料。
途径二: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1、在NaCl溶液、NaNO3溶液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观察现象。溶液都不变色。
2、在KOH溶液、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观察现象。溶液都变红色。
3、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观察现象。不变色。
获得结论: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溶液中的OH—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www.deyou8.com
三、教学实录
1、T:现在我把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烧杯里,大家看是什么颜色?
2、S:无色。
3、T:我现在右手拿的是无色酚酞,大家看看有没有颜色?
4、S:没有。
5、T:那我把无色酚酞滴入氢氧化钠,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现象?
6、S:变红色了。
7、T:为什么会变红色呢?
8、S:是因为氢氧化钠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9、T:那氢氧化钠为什么会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呢?
10、S:……?(学生思考)因为氢氧化钠是碱。
11、T:那么为什么碱可以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呢?
大家可以想想,氢氧化钠在水中电离出什么?
12、S: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13、T:那么大家再想想,到底是钠离子还是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或者会不会是其它的微粒呢?
14、S:是钠离子。
15、S:是氢氧根离子。
16、S:是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共同作用。
17、T:思路都非常好。现在大家尽可以拓展思路,每个人想到什么都可以发表建议。
18、T:有没有其它可能了呢?
19、S:溶液中还有水分子呢
20、S:众学生笑。
21、T:我觉得这位同学的回答非常好,思路比较开阔,现在我们尽管还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水分子的作用,但至少也是一种可能呀。至于是不是,我们等回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22、T:现在大家来想想看,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刚才的结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比如,我们现在要怎么来证明无色酚酞变红色是不是钠离子的缘故?
23、S:可以取一些含有钠离子的溶液中滴无色酚酞,如果变红色,说明是钠离子使无色酚酞变红色,如果不变色,则可以排除钠离子。
24、T:那那些物质的溶液可以电离出钠离子呢?
25、S:氯化钠溶液。
26、S:硫酸钠溶液。
27、S:硝酸钠溶液。
28、S:氢氧化钠溶液。
29、S:老师,氢氧化钠不可以的。
30、T:那我们等回可以取氯化钠和硝酸钠来验证。
31、T:那下面几种假设怎么验证呢?
32、S:验证氢氧根可以取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氢氧化铜等中滴加无色酚酞,如果不变,说明不是氢氧根,如果变红色,则是氢氧根。
33、S:我觉得氢氧化铜不可以,因为氢氧化铜没有电离出氢氧根。
34、S:要验证水最容易了,可以直接在水中加无色酚酞,看有没有变色。
35、T:同学们发言都比较积极,都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验证方案。那么在进行这些实验中要注意那些地方?
36、S:取用少量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直,而且不能伸入试管。
37、T:下面请同学们以4人为小组,对刚才的推论进行实验验证,看看到底那位同学的推测是正确的。
实验后由学生发言总结,每小组选一人到讲台上发表自己小组探究的成果。各小组相互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8、T:下面请完成实验的小组发言。
39、S:我们在氯化钠和硝酸钠中滴加无色酚酞,没有变红色,说明不是钠离子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40、S:我们在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全部变红色了,因为这里面都有氢氧根,说明是氢氧根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41、S:我们在水中滴加无色酚酞,但没有变红色,所以不会是水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最后依据本堂课学生的发言、实验、总结评选最佳小组,并发一些小礼物进行鼓励。
1到10是由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提出疑问,通过层层设问,逐步把学生的思路由表象深入到变色的实质。引发学生的思考。11到21老师通过诱导,暗示,宏观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甚至有学生提出会不会是水分子作用的结果的问题。此时老师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但对于敢于提出不用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尽量不要抹杀学生的这种创新精神,让他们敢于向未知挑战,敢于向权威怀疑。让他们自己来证明自己的推测。22到35教师开个头,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相互讨论不断完善实验的可行性,老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评,防止学生的探讨偏题。38到41,是由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整个案例基本上是教师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具体事例上由学生设计并不断地订正和修改。然后由学生通过实验自己来得出结论,相互交流,享受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