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学习经验学好高中语文的一点小方法

学好高中语文的一点小方法

    11-14 22:55:21    浏览次数: 921次    栏目:高中语文学习经验

标签:高中语文学习经验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学好高中语文的一点小方法,
学好高中语文的一点小方法


  对于部分同学来说,语文是一门难以准备的学科。首先,语文试题非常灵活,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文不同,且与课本联系较少;其次,作文分值很大,考查学生文学知识、语言技巧、思想深度等多方面能力。因此,语文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考一个很高很高甚至满分的分数。不过,"一把钥匙配一把锁",如能跟随着老师的思路找出语文这门学科的规律,获得入门的途径,再不断地充实完善,形成适合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语文考个100分以上并不难。
  
  如果大家问,语文入门的途径是什么,我认为“记性、韧性、悟性“这六个字就是答案了。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这“六字真言”尤其有价值。
  
  1、记性
  
  大家都反对死记硬背,这是对的。仅仅从应试的角度来看,光靠一点背死书的功夫也肯定没戏。读书就是要把书读活,要能读出书里边和书背后的道理。可惜有时候我们“矫枉”太“过正”了,就出现问题。一些同学压根儿就不去背书,要背的话也就背背老师要求背诵的篇目,对那么多的唐诗宋词、绝妙好文是不愿意去理睬的,这样怎么行呢?脑子里没有足够的积累,一提笔写文章就是满篇的空话,或者干脆咬一个钟头笔杆,这不仅在考场上要吃大亏,就是平时谈吐之中也会让人瞧不起的。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们只有多背书,养成好记性,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才可能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我们的高中语文课本里边就有很多文章值得终身铭记。比如《赤壁赋》,读熟背熟了,我们不仅记住了许多精美的句子和传世的箴言,为作文积累了素材,而且在精神上也会受到陶冶,因为这文章之中,不仅有语言的美,更有哲理的美!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当然,人的记忆能力是有差别的,有的同学记性好,过目不忘;有的则要笨一点,常常脑筋短路,比如背《琵琶行》这样的长诗,就感到吃不消。但只要自己肯老老实实地下苦工夫,一天读它个十遍八遍,那就功到自然成了。大家看《射雕英雄传》,里边有一个情节就是老顽童教郭靖背《九阴真经》,郭靖是个笨人,可念了八九十次之后也能成诵,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每天早晨有40分钟左右的“早读”时间,这个时间千万要抓住,晨读效果是最好的。这段时间不要拿来做作业,要拿来背书。还有一点要提出的是,很多同学不喜欢朗读,总是抱着书本埋着头默默地读或念。我建议要大声地朗读,声音越大越好,感情越充沛越好。
  
  “记性”二字在我看来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要广泛的涉猎。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现在的高考也要求我们知识面要广,所以我们要向“博闻强记”努力。明白了记性的重要,我们老师热切期盼能在早晚读听到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
  
  2、韧性
  
  “韧”字里边是有无数文章可作的。任何人想要成功,都绝不能离开持之以恒、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韧劲。
  
  “韧性”特别体现在学习的持之以恒上。我觉得学习上最好要有一个比较细致的计划,每天该干什么,要达到怎样的目标,自己心中应该有数。比如课外阅读和一周的练笔或摘抄,很多同学都知道其重要性,可往往不能坚持。我记得有个高考语文状元在介绍学习经验时说:“我在高二时订了一个读书计划,每天临睡前用30分钟读课外书。结果两年下来,我把四大名著读完了,把《史记》的“列传”、“本纪”、“世家”读完了,还读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等一大堆“闲书”,状元“成绩”的得来不是靠废寝忘食,而是靠每天那雷打不动的半点钟!”
  
  课外阅读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而基础知识的学习也需要马拉松的耐力,而非百米冲刺的短期奋战。临到考前才将语文基础练习资料匆忙地看几遍,意味着永远无法夯实这些本该稳拿的知识。语音题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妨将其查个水落石出;对词语题每天都背十来个;对于练习或者各种测验中出现的一些错误,不只简单更正一下就了事,而是认真地加以分析,找出造成错误的症结所在,习惯于每次都把它们记下来,到下一次考试前翻出来看看以避免重犯。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所以郑振铎先生就讲,“不怕做得少,只要天天坚持做,最终一定有成绩”!
  
  韧性的另一种表现是不服输,不怕跌倒,失败了绝不气馁。大家读书考试难免有许多挫折,有时甚至遇到很大的失败。有的同学基础不是太好,成绩老是考不上去,于是就失去信心了。其实逆境往往更能锻炼人,所谓“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多半都是起于艰难困苦的,读书也一样。


www.deyou8.com
  
  3、悟性
  
  所谓“悟性”似乎不大好捉摸。王国维先生讲的“古今成就大学问大事业者”经历的“三境界”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界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也就是讲的“悟性”。我认为一个学生,如果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有比较广宽的知识面,又肯动脑筋想问题,那么他肯定会处在更高一些的“境界”中,他也往往可以有那种豁然开朗的感受。这大约即是有悟性了。
  
  高考所选取的文言文虽来自课外,知识点却均出自课内。实词、虚词、句式、古今异义等,知识点零散,但如果善于分类,善于总结,并且活学活用,就一定能够“课内开花课外香”。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总结,把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记录下来,进行强化记忆。当你读到来自课外的一些文段时,就不会感觉陌生,悟性也就来了。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比较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古诗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可能很多同学都觉得自己可以读懂那首诗或那篇文章,但一到做题的时候就不知所措。所以我建议,平时的练习,除了在大脑中构思出答题的要点,还要和参考答案对比,留心听老师的分析。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了一些术语或者某一类型题目的答题思路。通过不断地总结和训练,,回答问题也得心应手。
  
  “悟性”的得来,除了勤奋苦读之外,还要培养怀疑精神,要善于结交学习上的朋友.“怀疑精神”说白一点就是要多提问题。“提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课堂上能够大胆设疑,尤其是有价值的问题是了不起的。
  
  学习上要交一些益友。中国古代的大学者非常注重与朋友交流切磋,因为如果独学无友的话,只能导致孤陋寡闻。我相信在这点上大家也有切身的体会。我们周围的同学,要么以文采见长,要么数理化特别好,还有的酷爱文史哲。大家互相交流信息、启发思想,而且互相鼓励、开展竞争,这样学习,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一个脱离于群体之外,光是埋头死读书的做法并不可取,读书也需要“对外开放”。
  
  学习上的捷径是没有的,成绩的取得,关键是靠自己的艰苦劳动和在学习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只要紧记“记性、韧性、悟性”六字真言,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取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