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高中语文高中文学常识高中语文名著精华指导阅读

高中语文名著精华指导阅读

    11-14 22:55:21    浏览次数: 820次    栏目:高中文学常识

标签:高中文学常识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中语文名著精华指导阅读,
  鲁贵,是一个卑躬屈膝又奸滑的小人物,他见钱眼开,巴望女儿找一个有钱人的奸恶嘴脸在他的言语中尽显无疑。
  主题:
  《雷雨》以周朴园和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同时还表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阶级矛盾。周朴园一贯剥削工人,“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他曾经命令矿警打死了30多个矿工,罢工工人鲁大海前来和他交涉,他后来虽然知道鲁大海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但他终究毫不留情地镇压工潮,并将鲁大海开除。
  曹禺在《雷雨》中,描写五四以后一个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黑暗生活,以封建家长和资本家的周朴园为中心,展开了他所直接和间接造成的各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旧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罪恶。


www.deyou8.com


  艺术手法:
  一、《雷雨》将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舞台中的严谨精巧的戏剧结构。是戏剧的“闭锁式”结构的杰出范例。
  (一)采取“回顾方法”,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
  《雷雨》历时三十年,关系复杂,斗争尖锐,是传统戏剧所难以集中表现的。作家借鉴了欧洲一些戏剧家的经验,形成了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
  (二)用“发现”的手法,引出突发事件,促进戏剧激变
  戏剧第二幕,侍萍刚上场,曹禺布下了一件重要的道具——周朴园的旧雨衣(一个穿插了过去和现在,又在现在的戏剧中发挥了起承转合的作用的细节)。因为“老爷急着找旧雨衣”,与侍萍谈话的蘩漪不得不出去。侍萍于是有了“发现”的可能。当她环视客厅陈设时,她发现了那红木书桌、有镜台的柜子、大热天还紧闭的窗户……她突然象溜进可怕的梦境,她想赶快带女儿离开,“雨衣”又出现了,蘩漪叫四凤帮着找“老爷的雨衣”,侍萍不得不滞留,却发现了她最担心的事儿已经发生,正当她又准备要走之时,周朴园上场,与蘩漪发生冲突,蘩漪愤而离去,又因雨衣与侍萍对话,于是揭出三十年前的往事。
  《雷雨》“发现”的手法用得非常出色,鲁贵发现了周萍与蘩漪的隐情而借机敲诈;蘩漪发现了周萍与四凤的约会而跟踪至鲁家,关上了后窗,于是,侍萍发现了自己的一对亲生儿女的恋情。这一发现,促进了戏剧高潮的到来。
  二、《雷雨》善于提炼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在错综复杂的人与人关系之间组织冲突,形成多组冲突齐头并进,使整个剧情跌宕起伏。
  《雷雨》的矛盾冲突非常复杂,但都以周朴园为中心,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周朴园与蘩漪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对妻子冷酷专制的统治,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蘩漪的不满和反抗。第二条是周朴园和侍萍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地主少爷、资本家老爷和孤苦无告的下层劳动妇女之间的阶级压迫和对立。第三条是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这是资本家与工人、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三、《雷雨》塑造了个性化的丰满复杂的典型形象,标志着中国话剧在人物塑造上的成熟。
  四、《雷雨》精湛、优美的戏剧语言,是具有曹禺创作个性的高度戏剧性的文学语言,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雷雨》的语言,精练而真切,通俗而含蓄,富于潜台词。它标志着曹禺语言艺术的杰出成就,也标志着中国话剧在语言艺术上已走向成熟。
  (一)、高度个性化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刚才还是一个温情脉脉,俨然在感情中不能自拔的性情中人,但立即就撕破了多情的面纱,露出了冷酷的本质;因为以周朴园之心度之,他感到了名声和利益的威胁。这个转变完全是人的本质使然,语言无法掩饰得了。
  (二)、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意思。
  (三)、富于动作性
  《雷雨》中戏剧语言的动作性表明了人物的语言流向,它不是静止的,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暗示)
  周朴园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直接推动;多么重要的衬衫!)
  (四)、诗性的抒情
  《雷雨》是当做诗来写的,其中的许多台词准确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内心情感。繁漪在第二幕中那段著名的独白,简直就是一首贮满愤懑与渴望的抒情诗。
  重要内容:
  1.雷雨的含义
  雷雨既指自然界的雷雨,又指人物内心酝酿的“雷雨”,还指中国即将到来的一种社会变革。
  2.题目“雷雨”的作用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3.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唯利是图,专制蛮横,极端虚伪。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基本性格特点为: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他的行为自相矛盾。性格复杂、多面,在对待家人及工人时表现得虚伪、残忍、冷酷、自私、贪婪。
  4.鲁侍萍的人物形象
  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5.繁漪的性格特征
  追求自由,行为反常,心理变态。
  6.周萍的性格特征
  生活放荡,玩世不恭,卑怯懦弱。
  7.阻挡送药
  第—幕鲁贵阻挡四凤给太太繁漪送药,想要敲诈钱财用来赌博。因为他掌握了两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是大少爷周萍和四凤有暧昧关系,二是周萍又与他的后母繁漪有暖昧关系。
  8.绣着梅花的雨衣
  周朴园让“下人”取雨衣,鲁侍萍问是不是绣着梅花的那件。因为当年那件雨衣破了一个小洞,是鲁侍萍在上面绣了一朵梅花。因此,这件绣着梅花的雨衣就成了戏剧的一个道具,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展示不同人物的性格。
  9.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
  周朴园逼繁漪喝药,繁漪自认为没病,不愿喝药。周朴园认为她神经不正常,是“疯了”,为维持周家的秩序,体现自己在家里至高无上的地位,便命令周萍跪下请求母亲喝药,屈辱的繁漪痛苦地喝了两口药。
  10.鲁妈成“侍萍”后
  当知道眼前的鲁妈就是当年的“侍萍”时,周朴园的表现由前面的“惊愕”“惶恐”转为“忽然严厉地”盘问“谁指使你来的”,以至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需要到周家来”。他对侍萍的凌辱、摧残,他对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都充分暴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和冷酷、虚伪,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是一个人格卑下、没有任何仁义和道德可言的反动资本家。
  11.侍萍拒收周朴园的钱
  当知道眼前的“下人”就是自己思念的梅小姐后,周朴园拿出一张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并严厉要求鲁家的人以后不许再到周家来。悲愤的鲁侍萍撕毁了支票。
  12.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评价
  《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体现在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上应该说这种怀念是真实的。要点:①两次婚姻都不如意,难免怀念起过去与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②急于了解当年的情况,想为侍萍修墓。
  另一方面,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要点:①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想把她永远打发走;②维护家庭地位,保护“好父亲”的嘴脸。
  13.曹禺评价:“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
  周朴园并非没有一点是非观念,而是说他严格运用地主资产阶级的观念来衡量自己,比如说,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叫你吃药就吃药;为了门当户对,可以对曾经心爱的人绝情;工人必须好好工作,不得动辄罢工;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等等,只要这样做了,大家都是好人,自己自然是个典范,无可挑剔。而实际上,这样的人就成了暴君、魔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