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 因为)。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四、阅读理解:
⒈本文中心: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⒉本文线索:事——景——情——理
⒊作者作记的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
⒋两种情(阴冷、晴明)激发(感极而悲和喜洋洋)之情。
⒌表达方式:⑴段记叙;⑵、⑶、⑷段描写抒情;⑸、⑹段议论。
⒍五、六段段意:议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情相异的原因,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
⒎作者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⒏"予观夫巴陵胜状,以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在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句
⒐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都作了那些事情?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⒑从空间角度写岳阳楼总貌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⒒从时间角度写岳阳楼总貌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⒓"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与"前人之述备矣。"的关系?前句为铺垫,后句为照应。
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句式特点及作用?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其作用为:强调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之"异"。
⒕"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统领三、四段,是三、四段的总起句,
⒖二、三、四段的结构关系?结构为总分,三、四段是并列。
⒗二、五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二段是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之"异";五段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的异。
⒘表达古人旷达胸襟与二者之为异的原因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⒙具体阐述古人旷达胸襟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⒚古人旷达胸襟的实质:忧国忧民
⒛迁客骚人胸襟的实质:忧己。
21、照应进退的句子: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