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考点: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根据这一要求,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符合“浅易”这一标准。就2008年各地中考命题的实际看,一半以上考区的文言文阅读取材于课文,其中《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送东阳马生序》选用率最高。有近三分之一的考区从课外选材。还有的考区课内外兼顾,即一段课内,一段课外。根据笔者手头的试卷资料来看,比较阅读这一考查形式颇受各地命题者的青睐。
从阅读的终极目的考虑,从课外选材,能更有效地检测出考生真正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的疑难字词,命题人一般会在文后作出简明的注释。
用作比较的语段,内容或写法上大多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样,才能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比较大多从这三个角度切入:比较选段的人物,比较选段的思想感情,比较选文的写法。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中考文言散文阅读主要考查这样几项内容:
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首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2.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意义。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考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3.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初中毕业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5.归纳内容要点。属于文意把握题,考查你是否从整体上读懂了文章。
6.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或写作手法作出自己的评判。解答评判类题目,首先要旗帜鲜明地摆出自己的看法: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提倡,还是批判,或者是一分为二辩证地看。要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如“我认为……是不对的”“我认为……值得提倡”等。其次,要从不同方面或从正反两个方面表述理由,这一层尤为重要,因为现在不少开放性题目的“评分标准”中都有“言之成理即可”之类的话,换言之,观点、意见可以不同,但一定要持之有据。
7.拓展迁移。就是从阅读材料出发,联想、延伸到与之相关的话题、观点、材料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考查的着重点是知识积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透视:
例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
A.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B.曾: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曾不若孀妻弱子
C.亲: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故人不独亲其亲
D.萧然: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根据下面句子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五柳先生的衣食志趣再现出来。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2008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答案:1.B 2.(1)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2)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示例:挡不住风雨的简陋居室冷清寂寞,破旧不堪的粗布短衣补丁无数,常常空空如也的锅碗瓢盆一贫如洗,但他却安然自若,不改己志。
透视:陶渊明是我国东晋大诗人、散文家,我们已读过他的《归园田居》,还学了他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及其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体会到他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第1题考查一词多义。加点词意思、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曾”用在“不”之前,加强否定的语气,“曾不”相当于“竟不”。选项A中,“期在必醉”的“期”是期望的意思;“与人期行”的“期”,意思是“约定时日”,成语“不期而遇”的“期”也是这个意思。选项C中,“亲旧”的“亲”,是名词,意思是亲戚;“亲其亲”的前一个“亲”带了宾语“其亲”(他的亲人),所以是动词。选项D中,“环堵萧然”的“萧然”,意思是空寂;“满目萧然”的“萧然”,意思是萧条冷落。
第2题句子翻译,这是每篇文言文阅读都要问津的。本题所选两个句子很有特色,都能展示传主精神风貌、思想性格、人生追求。
第3题属于文意把握题。应在全面理解第一段意思的基础上回答。文中的关键词句是“好读书”“性嗜酒”“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著文章”,这四个方面不应该有遗漏。
第4题涉及句意理解、人物形象分析,难点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
常见失误分析:
例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5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歌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008年湖北襄樊市中考试题)
答案:1.(1)穿戴(2)偏爱 2.B 3.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4.切身经历 齐王纳谏 5.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