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同步辅导初中综合同步辅导语文基础知识之最容易用错的八大成语(4)

语文基础知识之最容易用错的八大成语(4)

    11-14 22:56:20    浏览次数: 929次    栏目:初中综合同步辅导

标签:初中综合同步辅导大全,http://www.deyou8.com 语文基础知识之最容易用错的八大成语(4),

>  【www.deyou8.com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编】同学们要准备好笔记了,下面5068的小编继续为大家带来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汇编之初中生最容易用错的八大成语,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过来看看记记了。

  (7)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把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官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聩,耳聋。“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尝尝鲜儿吧您呐。)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振聋发聩和始作俑者是初中生最容易用错的两大成语,现在同学们肯定能辨别其意思了吧。接下来www.deyou8.com_www.deyou8.com还有更多的语文知识等着大家来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