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时:我做的图书
教学内容:能用“拉、转、裁剪、翻转”等制作方法设计多种图书。
认知目标:了解图书的设计范围、种类及立体书的翻、转、拉等功能。
操作目标:掌握多种制作方法,利用不同材质设计有特色的书。
情感目标:让学生动手操作,互学互评,培养创新意识和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准备:彩色卡纸,种类纸张材料、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由比较导入。对所掌握的封面设计的知识进行回顾。
出示两本书封面设计精美的图书一本是立体书,一本是平面书,打开内页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讨论:
1、你更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2、立体书有什么地方更能吸引我们?
3、立体书的制作变化多样,能结合你收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它们的精彩、独到之处?
4、你能观察出制作立体书的几种方法吗?
5、你见过的立体书在“材质上与平面书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讨论探究。欣赏师生收集的立体书、纸张进行探究,讨论其制作的方法。
1、立体书有哪些制作方法,怎样科学、方便的折叠?
2、归纳总结出检、转、接、裁、剪、粘贴几种制作方式及技巧。
3、如何设计出方便携带的立体书?对立体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后让 让对书或收集的立体书进行欣赏、评析,并能说出自己的创意构思,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实践练习。分组进行设计:
1、利用自己准备的故事、童话等材料设计立体书的草图。
2、可以根据所见的景观制作立体书。
四、小结、展评。
举办“图书展销会“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图书,并听取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意见,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五、收拾整理。
六课后拓展。立体书不仅能立起来,还可以怎样呢?
第二十三课时:桥上桥下
教学内容:了解桥梁的发展历史及种类,以及外形、结构与功能。理解桥梁的基本构造与外形特点,掌握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的绘画方法。
认知目标:了解桥梁的结构、外形特征,以及它们的种类与功能。
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表现形式与方法来画桥梁,并掌握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的由简入繁的表现方法以及桥上桥下的情景。
情感目标:通过绘画去体会人类修建桥梁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保护意识和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教学准备:收集桥梁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其中包括家乡的古桥与新桥。学生准备各种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由家乡桥梁调查情况交流导入新课,家乡的新老桥梁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结构特点和外形特色,以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为主,引导得出桥梁的样式、构造等特征,老师作补充与延伸。
二、欣赏评述。欣赏收集的桥梁图片,在欣赏的过程中,按时间、地域、种类来分类欣赏,重点可放在中外古今的经典桥梁上,以激发学生对桥梁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共同探索。以一座桥梁为例,师生共同探索如何表现桥梁这灯结构复杂的物体,让不宪政发表自己的想法,师生共同总结,并示范由简入繁的写生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画出桥梁周围相关人物与景物,以体现桥梁的人文精神,提示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桥梁绘画中的应用。
四、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尝试从整体到局部到细节的写生方法,画自己喜欢的桥梁,要求学生表现出桥梁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想像出来的,但要与桥梁的风格相称。
五、评价: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为什么画这座桥,它什么地方打动了你,激发了你的创作欲望。学生互评,对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作品进行了简单评述,说明理由。教师评述,以正面的肯定评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