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三历史教案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06-21 16:05:39    浏览次数: 873次    栏目:高三历史教案

标签: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高中历史教案,http://www.deyou8.com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先明史地,后学技术)
3.姚莹与徐继畲:《康车酋    纪行》;《瀛环志略》
历史认知:
1.新思想的特点和局限性:
(1)特点(见课本小字):鲜明的时代变化烙印;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2)局限性:仅仅认识到中国军事装备落后导致鸦片战争失败,还认识不到中国失败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只看到现象,没看到本质)
2.评价林则徐:
(1)功绩:禁烟;西学;治水;开荒。
(2)人格:公正廉明;大公无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苟利国家死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局限:地主阶级人士,维护清朝统治。(赴广西镇压太平军途中,于广东潮州病死)
(三)新思想的深入——《资政新篇》
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口诀)
(1)政治:法治新闻民选官;        (2)经济:工商发明办保险;
(3)文教:学校医院和慈善,禁卖人口吸鸦片;
(4)外交:自由通商平等往,不准外人干内政。
3.评价:
(1)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寻求真理、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
(2)局限性:它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分土地),根本没有实行。
4.未能实行的原因:
(1)根本: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力、资金、市场等)还不具备。
(2)客观:当时军事斗争异常紧张,缺乏搞建设的和平环境。
(3)主观:《新篇》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简要区别:
(1)背景:《制度》颁于强盛时,《新篇》提于衰落时。
(2)主张:《制度》主张土地私有产品公有;《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
(3)基础:《制度》群众基础较广。
(4)作用:《制度》推动革命作用较大。
(5)特点:《制度》反映农民斗争水平高;《新篇》顺应了时代潮流。

【要点透析】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一个独立国家,夺取侵略权益,从政治上、经济上加以控制,使其国家主权遭到破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虽有本国政府但主权已不完整的国家,这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指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一个封建国家的大门以后,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夺取的侵略权益,输出商品和资本,掠夺原料,将这个封建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使其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形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的一部分,这是历史的进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鸦片战争,形成于《辛丑条约》的签订,结束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从原因上看: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从进程上看: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是英国军队,战火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了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天津和北京,破坏程度进一步扩大。
(3)从结果上看: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美法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等,使中国众多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俄等国强迫清政府《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丧失了更的主权和领土,中国半殖半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4)从性质上看:两次鸦片战争都侵略性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战争。
3.《天朝田亩制度》产生根源及评价
(1)产生根源:①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②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的口号开始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③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评价认识(特点):①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②空想性: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③落后性:此纲领是指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④从革命纲领上可以得出结论: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牢固基础,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更不能阻止自身政权的封建化,革命的高潮中隐含着危机。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阶级局限性的表现: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不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而是多用迷信的思想鼓动和组织群众。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并保持领导集团内部的团结。
(2)时代局限性的表现: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中未曾遇到的新情况。②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未成熟到领导农民运动的程度,而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5.《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
(1)产生的背景不同。《制度》是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新篇》是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此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2)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制度》以改变土地制度为中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王国。《新篇》则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3)群众基础不同。《制度》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满足农民阶级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群众基础广泛。《新篇》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是农民战争的必然产物,缺乏群众基础。
(4)作用不同:《制度》有利于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新篇》未能实行。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运动水平达到最高峰,但它违背了客观规律而无法实施。《新篇》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迫切愿望,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虽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但脱离了现实斗争实际的需要。
6.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1)从资本主义发展角度分析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当时世界历史的主流,特别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为其征服世界各地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②资本主义本身极具扩张性,它需要足够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注定了它要征服世界。③英国具备成为侵略急先锋的条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对外扩张愿望强烈,又有印度作为其在亚洲扩张的基地。
(2)从中国角度分析
①19世纪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主要表现有:最根本的落后是以腐朽的封建制度为代表的社会制度;最主要的落后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标志的社会经济;最关键的落后是思想意识——“天朝上国”、“盲目排外”、“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所有这些都必然造成国家管理、社会发展、民族素质的全面落后。这是近代中国遭受侵略并且屡屡失败的根源。
②中国面积广大,物产丰饶,是主要的原料产地,而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由此可见,西方列强的工业文明与中国农业文明的交锋是必然的,而中国的落后造成了中国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真题再现】
1.(20xx年全国Ⅰ卷文综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收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