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在一个混乱的社会里,庄子为人们设计了自处之道。在他所建构的价值世界中,没有任何的牵累,可以悠然自处,怡然自适。
探究二:百家争鸣之“儒道之争”。
“有为”还是“无为”?
“儒家之所以区别于道家、佛家,其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儒家始终怀抱着不敢忘天下的入世情怀,始终不愿出丑浊恶世而留在人间作直下的担当,始终执著于要在人类的历史文化中来实现凡有血气莫不尊亲的道德理想,始终不放弃在政治混乱邪恶的现实世间通过自己艰难困苦的政治实践来追求未来世界的大同希望。”
因而孔子中庸,庄子孤绝。
四、韩非子与法家学派
请第四组同学介绍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属郑州 ;郑韩古国在今天的河南新郑)人,汉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世称“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始皇十四年,战国时韩国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是韩王歇的儿子。他口吃,不善言谈,而善于著述。韩非与李斯同是荀卿的学生,他博学多能,才学超人,李斯自以为不如。他还是法家的代表人 。 韩非虽然师奉荀卿,但思想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在战国末期新形势下,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却“喜刑名法术之学”,并“归本于黄、老”,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韩
阅读韩非子名言总结发家的思想主张及意义
总结:法 家 思 想 :
一 、人定胜天。
二 、人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 。
三 、国家要富强 ,要靠耕战 ,耕是搞好农业生产 ,战加强战备。
四 、法治比德治更适合于当时社会 ,因为社会发展变化了,一切事物也随之变化,因此具体措施也应改变 。
思考七:法家思想为什么受重视?
儒家代表儒士,道家代表隐士,墨家代表侠士,法家代表谋士,法家与其他三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法家面对现实,与时俱进,其他三家理想主义、复古守旧。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中下层的利益。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今胜于古”的进步历史观为封建统治阶级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具有积极意义;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法家的治国模式是以严刑峻法为根本,以愚民为手段,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实行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韩非子的法家理论为秦王所采纳,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依据。但单纯化的法家思想导致苛政暴敛,从而促使秦朝二世夭亡。秦汉以后,法家作为一个学派消失,但历代王朝重视“法”的作用,这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却在中国延续了2000余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四:百家争鸣之儒法之争。
“德治”还是“法治”?
教师总结:诸子百家关系复杂,有儒道之争、儒法之争、孺墨之争,一家之内,内部也有派别争论,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而形成各自特色,如墨子贵兼,孔子贵仁,老子贵柔,在争鸣中各家相互影响。“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家讲“天道”,墨家讲帝道,儒家讲王道,法家讲霸道。虽然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思想主张迥异,但三者之间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特别是在战国以后各个封建王朝的统治实践中,不同学派的理论经受了真正的考验,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教训。因此,各个学派的互相映证,互为补充也是必然的。
五、百家争鸣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出现,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于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思考八:如何你是统治者,你会采纳那一学派主张,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结束语:今天,我和同学们以分组探究的方式再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我相信,百家争鸣的精神永存!!!
文 章来
源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