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历史教案高二历史教案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 西学东渐

    06-21 16:03:50    浏览次数: 154次    栏目:高二历史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二历史教案,高二历史上册教案,http://www.deyou8.com 第20课 西学东渐,
文章
www.deyou8.com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第一课内容,前四个单元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在掌握并理解本课的基础上才能对下一课“新文化运动”中“思想文化层面”的思想解放运动有更好的把握。因此,本课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引领作用,有助于人们了解转型期中国文明的初步走向,在必修Ⅲ模块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等)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认识洋务派及其思想主张;掌握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张;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艰难渐进的思想历程
过程与方法
1、提供有关文字资料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设疑引思,使学生学会提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景,组织学生以编排历史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开展课堂辩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开放的学习心态与全球意识,以适应全球化的时代发展潮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思想的变化历程。(教学重点)
2、评价洋务思想,认识维新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经过高一政治史和经济史的学习,学生都已知道了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相关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影视、杂志等媒介对课文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较为熟悉,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向西方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渐进的过程。
三、教法
讲述法、图片展示法、资料分析法、问题设计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角色饰演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奔驰(日本)、梦特娇服饰(法国)、诺基亚手机(芬兰)、肯德基(美国)、电脑(第一台产自美国)。以上涉及的千姿百态的西方文化,现在我们随处可见,已广泛接受。但在近代中国却走了一段不寻常的西学东渐之路。
设计依据: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作为切入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导课更加直观简练、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首先让学生粗略阅读课文,找出本课向西方学习的几大阶段:(开眼看世界、体用之争、维新思潮。)并说出这些阶段分别与哪些战争有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从而探讨得出结论:向西方学习是在民族危机时刻,因此学习西方是与救亡图存,强国御侮相结合。
设计依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抓住时代主题,培养爱国情感,
一、开眼看世界
引入资料:材料一:林则徐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二:魏源:“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首先,引入林则徐和魏源的两则材料,然后依据材料设计提出相关的问题
①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②魏源思想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师夷”与“制夷”的关系)应当如何评价?③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其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认识到林则徐、魏源是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倡导者;他们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训练军队、抵御侵略;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的可贵精神;理解这一步对中国思想界产生的重大影响──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新的一页。认识到林、魏对西方“长技”的认识还停留在学造器物的层面上,他们作为封建士大夫,看不到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也不可能认识到挽救民族危亡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而非维护这种制度
设计依据: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师夷”与“制夷”的关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第一手材料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放眼世界、探索进取的精神
二、体用之争
1、洋务思想
设问: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何会出现这种思想?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内容,掌握重要概念及其提出的目的。
资料引入:材料一:奕忻说:“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材料二:李鸿章说:“今日当务之急,莫若借法(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以富强,强以练兵为先,富以裕商为本。”
材料三:冯桂芬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课件展示奕䜣、李鸿章和冯桂芬的三段言论,并提出相关问题
①三段材料中,洋务派各提出哪些挽救时局的(自救)主张?②从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与洋务派思想的思想认识有什么继承和演变?
阅读材料,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思考问题。归纳洋务派提出的主张,“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从内容和目的两方面对两代政治人物的思想认识作比较:(继承──都主张学习“夷之长技” 来维护封建专制制度;演变──40年代,“师夷”内容局限在西方军事技术方面,“制夷”反侵略思想是精髓。60年代,“师夷”内容扩展到工艺技术和学堂教育,付诸了实践,镇压人民反抗成为当务之急)
设计依据:通过比较地主阶级抵抗派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异同,掌握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分析概括比较结果,得出历史结论;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习惯
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资料引入;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说“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抗外侮。
引入李鸿章和顽固派大学士倭仁的两则材料,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①顽固派和洋务派所持观点有何异同?②“中体西用”思想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根据材料与课文相关内容,小结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及其异同。深刻理解洋务运动真正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及其没有实现“自强”的原因。
设计依据: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3、早期维新派
出示两则材料,提出问题:冯桂芬的思想与郑观应的思想有何不同?
通过分析导出:洋务思想的局限性——器物层面的学习——导致后来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惨败。
早期维新派转向: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三、维新思潮
课前学生自学课文,分组合作,归纳维新派观点及作用;搜集相关资料,根据老师设定的特定情境(时间、地点、人物: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和顽固派李鸿章、荣禄)制作论战内容对照表,编排辩论历史剧,课堂上开展大辩论。认识到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具有思想解放意义,认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从学造器物到仿行制度,先学习实用科技后学习社会政治学说。
设计依据:培养合作意识,锻炼组织策划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比较历史的能力
(三)练习巩固  师生共同梳理本课知识,完成如下表格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实践活动 特点
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 无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维新派 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四)小结
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从鸦片战争以后到19世纪末以来西学东渐的历程。围绕救亡图存,如何向西方学习的主题,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渐进历程,不但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空前解放,而且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是由于阶级的局限,这些先进思想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中国的出路依然在茫茫的摸索中前行
(五)、板书设计:(既 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又突出了西学东渐的渐进过程,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的知识线索)
           抵抗派 : 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军事技术
地主阶级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学造器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  戊戌变法   学政治制度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课的过程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为什么?请阐述你的理由?要求学生课后写出小论文。
五、教学效果
本课设计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料作依据,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尝试指导学生以编排历史剧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课堂辩论。期望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

文章
www.deyou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