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免费教案政治教案高三政治教案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06-21 15:47:43    浏览次数: 142次    栏目:高三政治教案

标签:人教版高三政治教案,高三政治复习教案,高中政治教案,http://www.deyou8.com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要做好开源工作,又要做好节约工作”的思路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1、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12.(不定项)在人类文明史上,物种引进曾经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生活,像今天中国餐桌上的土豆、玉米、番茄等无不是引进的结果。但是,外来物种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不断制造许多灾难性后果,例如植物杀手“一枝黄花”的疯狂肆虐,对其他植物形成极大威胁。对此,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      B.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事物总是具有二重性                D.发展是曲折的
13.(不定项)我国古代教育家在《慕贤》中指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一论断主要说明()
A客观条件影响着人的发展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4(不定项).前不久;30个总投资达1 179亿多元的在建项目,因其环保评价没有达到要求而被国家环保总局根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叫停,引起社会强烈反应,被人们称之为“环保风暴”。这些被停建项目的申报及管理单位,没有正确处理()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C.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5.(不定项)((人民日报》报道,科学通过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地科考活动,导致南北两极气候变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D.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二、简答:
1、一个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在于文化,在于品牌。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省眉山市,实施以“文化为灵魂、生态为特色、长寿为品牌”的旅游产业发展,注重旅游开发通俗化、生活化、人性化,把“虚”的文化变成“实”的商品,新开发文化旅游商品达300多种。原来的经济基础薄弱市实现了GDP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出口和工业产销率四项指标的全省第一名。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眉山市怎样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四川眉山的发展,是从横向重视文化、生态、长寿之间的联系,从纵向把悠久历史的文化资源开发为旅游商品,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2)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眉山地区开拓思路,把当地资源与发展旅游紧密结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江苏省某市多年来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该市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认为本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此,他们因地制宜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在建设生态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和治理,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搬迁有色金属企业,治理老企业污染,从而为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铺平道路”。目前,该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著名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该市是怎样实施“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市方略的?
(2)从辩证的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人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市不沿袭传统经济发展道路,也不盲目照搬其他地区做法,而是因地制宜走富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②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把一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该市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抓好示范,面上推广点面结合,相互促进。③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该市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既讲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每点2分,共6分,若用辩证法其他原理,言之有理也给分)
(2)①要承认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分)②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基本概念:  矛盾
1、所谓“对立”就是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   矛盾就是           
(注意:A、对立是无条件的B、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C、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注意:统一是有条件的)
统一有两种情形:A             B                                                          
3、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如学校内部的教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
5、不能把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人们日常纠纷等混为一谈。
二、重、难点突破
1、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A.前者强调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如入世、互联网利弊,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等;后者强调矛盾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消灭,不能违背。一般以反面来证明。如:
99分成绩+1分错误=0,忽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B.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坚持了矛盾的客观性也就坚持了矛盾的普遍。
2、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4、不能认为事事有矛盾,就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个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上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外于一个统一中,就不能构成矛盾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教师与学生)
5、不能认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有实事求是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6、联系、发展、矛盾的关系
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
例题1、江主席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在这里,“和而不同”体现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