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词语 口号 名人名言 顺口溜 祝福语 短信 教学文档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考研 自考 企业管理 营销 人力 财务 个人创业 求职指南 厨艺教学 物业 管理文库 谜语

当前位置:得优网文章资讯个人创业女生创业梁俊英:壮胆“闯江湖”,“撞墙”寻出路

梁俊英:壮胆“闯江湖”,“撞墙”寻出路

    06-23 10:03:18    浏览次数: 481次    栏目:女生创业

标签:适合女生创业的项目,女生创业项目,女生创业做什么好,http://www.deyou8.com 梁俊英:壮胆“闯江湖”,“撞墙”寻出路,

       (1)“三截砖”·穷帽子

  1989年,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改革开放的车轮已行进了11年,迎来了新的节点。而对于梁家长女梁俊英来说,这一年也恰是她事业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年,梁俊英34岁。在这个节点之年,梁俊英经常陷入痛苦的思索:“我到底该干点什么?我到底能干点什么?出路到底在何方?”

  作为梁家长女,梁俊英有着农家女勤劳朴实、吃苦肯干的品质,但她也同时因为受“黑四类”家庭的影响,初中毕业学业便戛然而止。这极大地影响了她的致富之路。她不甘于现状,但又苦于没有技术学识而找不到致富的出路。

  梁俊英是在1980年的深秋嫁到距张营一里之遥的西王王家的,如今,西王和张营,仅隔一条马路。她的丈夫名叫王建福,与梁俊英同岁,不太爱说话,但梁俊英知道,这是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当年,王建福家在西王村是数得着的困难户。聊起那时候的家境,如今53岁的王建福仍感慨不已。当时家里为了他结婚,专门盖了三间房。那是什么样的房子呢?“三截砖”裱面的“贴砖房”!所谓的“贴砖房”,是指土坯墙用青砖贴面的房子;而所谓的“三截砖”,是指由于当时王家家贫,只买得起断了三截后拼在一起的廉价青砖。就是在这样的“三截砖”房里,梁俊英嫁给了王建福。

  婚后的梁俊英,和当时众多的青年一样,第一个目标,就是试图用自己的肯干和吃苦耐劳,摘掉家庭的“穷”帽子,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生活是残酷的,在1989年之前,梁俊英在事业上迎来的不是艳阳高照,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打击。

  (2)种蔬菜·搞养殖

  1989年,梁俊英正承包着村里的菜地,希望能当一名老老实实的农民,从土地上挣点儿钱。

  梁俊英从村里承包了1亩多的菜地,在上面种上了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等时令蔬菜。但这一年,因为没有管理经验,蔬菜长势不太好,梁俊英挣到的钱仅能维持最低生活开销。
这已经不是梁俊英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了。在此之前,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已经让她吃尽了苦头。

  改革开放初始,国家鼓励农民大搞养殖业。在听到这样的消息后,梁俊英和丈夫一商量,根据家里的实际情况,决定养兔子。

  梁俊英先买回来两对兔子,喂了不到几个月,就生了小兔,到最后竟发展到了四五十只。但由于梁俊英没有养兔的经验,结果兔子得了传染病,嘴上直流涎水,不到一周,就死了大半。梁俊英只能含泪把这些辛苦养大的兔子处理掉。

  过了一段时间,不服输的梁俊英又一下子买了100多只小鸡,搞上了养鸡。可这次鸡刚刚长大,马上就要下蛋的时候,又得了传染病。这次比养兔子还惨,鸡几乎死光。梁俊英为此和王建福还吵了好几架,又不知哭了多少回。

  就在1989年前一年,梁俊英还在房子旁边搭起了猪圈养猪。谁知养到七八十斤的时候,猪也得了病,这些猪在拱塌猪圈的同时,也彻底打消了梁俊英的养殖致富梦。

  (3)“闯江湖”·得机遇 www.deyou8.com哦

  1989年,在种菜的同时,心有不甘的梁俊英开始尝试做点小买卖。“那时候就是‘闯江湖’,完全是没有目标的摸索!”梁俊英回忆说。

  她曾从当时的大桥街那儿贩来布头,然后在集市上以两三块钱一斤的价格叫卖;她还用自行车驮着一车床单,辗转于方圆几十里地的数个集市;她卖过邻居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一批皮鞋,尽管最终也没有卖掉几双;她还卖过肥皂等小百货……然而,这些努力到最后都收获不大。

  在那个经商浪潮逐渐兴起的年代里,勤劳肯干的梁俊英由于没有经验,不得不重复着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次次的重新开始。生活就这样无情地戏弄着梁俊英,尽管付出了艰辛,但梁俊英获得的却仅仅是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这距离她的理想还很远很远。于是,在1989年,梁俊英整日都在为出路问题而苦苦思索。

  不过,这段胡碰乱撞的“闯江湖”经历,也在锻炼着梁俊英,为她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个机遇让梁俊英等着了。


    (4)开煤店·挺红火

  这一年年底,一单位盖宿舍时影响到了梁俊英的菜地。于是,西王村决定把村里的一个农办煤店交给梁俊英经营,当做补偿。

  可当时这个煤店已经停产一年多了,由于老是赔钱,一直没人肯接手。看到这样的情况,王建福想打“退堂鼓”:“如果能挣钱,谁会把它交给你来经营呀!”

  谁知,在一没有资金,二没有人员的情况下,生性倔强的梁俊英还是毅然决定接手煤店。在找到两个合伙人之后,梁俊英又东凑西凑了6000元钱,终于把煤店开了起来。

  那时候,煤炭作为国家专营商品,其经营还没有开放。当时,许多吃商品粮的家庭都有一个煤本,每月购买多少都有限额。而煤店则是通过这些限额,向燃料公司提出申请,购进煤炭,然后加工成煤球,挣取加工费。

  干了一年之后,一算账,不仅一分没挣,还赔了不少钱。于是,那两家合伙人都撤走了,只剩下梁俊英一家支撑着煤店。幸运的是,从1994年开始,煤炭经营不再像以前那样卡得严了,“煤本”变得不再重要,梁俊英家的煤店也获得了新生。

  梁俊英的煤店一天比一天好。“那个时候,虽然挣不了多少钱,但红火得不得了。”梁俊英回忆说。当时,她家煤店的煤西边最远卖到了鹿泉,最南卖到了中华大街南头的铁路31宿舍。总之,方圆好几十里都有她的用户。从此,梁俊英一家终于走向了富裕。

  “现在距离我的理想还有距离!”如今,住着高楼、衣食无忧的梁俊英对现状仍不满足,“现在国家提倡发展农业,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要去承包荒山,把事业做得更大一点。”梁俊英底气十足地告诉记者。

  在经历了无数的困惑和迷茫以及一次次的“碰壁跌倒”之后,梁俊英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又一次次地站了起来,在改变自己命运的同时,也改变了整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