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作用及原则
11-14 22:53:40 浏览次数:
560次 栏目:
地理教学随笔
标签:地理教学随笔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作用及原则,
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其核心就是突出深化了人地关系。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高中地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及时捕捉契机,成功实现环境教育的最大目标。
一、正确认识地理环境教育的作用
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1.传授环境科学知识。所说的“环境教育”要包括环境科学知识、环境问题的教育;增长关于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开发、人口增长和优化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增长关于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地关系是多重的、发展的、永存的,是地理教育中常在常新的本质性主题。
2.培养环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价值观教育是指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通过人口动态、环境动态和资源动态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等典型事例,使学生建立和增强对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理念,最终达到环境意识与素质的统一。
3.养成自觉的环境行为。回顾经济发展走过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国人的环境意识水平不高,宝贵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生态环境也未能得到切实的保护。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能够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和问题依法加以制止和解决;自身在生活、学习和各种会活动中,能够自觉地爱护环境,不做有损于环境的事情,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4.强化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国情教育。针对我国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使他们了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方面的基本国情是必不可缺的,如中国的国土广大,人口众多,资源和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破坏明显;水土流严重;人口压力很大等等。了解这些基本国情,是确立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作用的必要前提。
二、遵循正确的环境教育原则
各国环境教育专家各有千秋的新理念、新方法,正在悄然掀起一场教育的革命。这种革命对我们也有重要的启示:要创新环境教育的理念,注重环境观的培养,强调可持续发展,宣传环境与经济双赢,把教学引导到环境意识教育上来,要采取丰富多彩的新的教育策略:
1.注重个性原则。每一个班级(年级)、每一所学校,不同的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表现出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也不尽相同。环境教育实践应根据他们的个性差异,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即使是同一次的活动,也可以分成多个小组,研究多个问题,要避免“千人一律”。
2.活动过程自主原则。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一定要保证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性。该活动根据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属于发现学习范畴,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不仅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会独立学习,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在活动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做到的,都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去完成,对连续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可采取以老带新的办法,建立管理负责制,明确分工,由学生自己进行组织和指导,对具体活动则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参与、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要面向全体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要充分体现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事实表明,学生都愿意独立地完成实践活动要求的每一件事情,而且经过努力还可以做得很好。
www.deyou8.com
3.坚持实践性原则。环境意识教育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背景,以独立探索为特点,坚持实践性。要切忌将书本上的内容照搬下来,让学生去重复地学习。一方面,教学活动内容要在学生己掌握的知识上加以拓宽和深化,要与学生能触及到的环境问题相联系:教学活动的内容要让学生能摸得着、看得见,通过教学活动能体验到环境的状况,通过探索得出正确的结论。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内容要避免过泛、过深和要求过高,杜绝开展有头无尾、没有结果的活动。教学活动应该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充分体现实践性。
4.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环境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环境教育要真正转变为学生自主的环境意识乃至自主的环境行为,非一朝一夕之事。像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认识再到具体的行为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不用塑料袋购物、不乱扔垃圾等,要求学生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的小事做起,力争成为具有较高环境素质的新公民,从而最大实现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目标,实现“生态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