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政治教学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正确处理思想政治课的“三大关系”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课的“三大关系”

    11-14 22:53:34    浏览次数: 782次    栏目: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标签: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正确处理思想政治课的“三大关系”,
中学思想政治课,一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二要提倡启发式教学,三要使学生在学识、能力、觉悟几方面全面发展。这实际上要求我们在实际中要正确处理“三大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觉悟的关系。正确处理“三大关系”的关键在哪里呢?下面谈一些粗浅之见。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包括联系实际阐明理论和运用理论说明实际问题两方面。应该说,这两方面大多数教师都是重视的,一点也不结合实际的教学确实已很少见,问题在于结合的程度还存在较大差距。
  有些教师的课,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水乳交融,自然、亲切。而有些教师的课,尽管也引进了实际事例,却未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诸多原因中关键是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能否吃透学生。举例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有些例子,科学性上并无问题,但学生领会不了或不感兴趣。举这种例子,无法唤起学生的联想,使之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教材,失去了举例的本来意义。在教学中应注意选用学生已知或虽“未知”却“力所能及”的实例,和那些与中学生心理特征相适应的生动有趣的实例。尤其是那些为学生普遍了解,但在学生看来与思想政治课所学理论有“矛盾”的实际材料,不仅不能回避,而且要舍得花力气帮助学生搞清楚。
  教与学的关系,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它体现了教与学的辩证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如何推进启发式教学?我认为,我们固然需要在启发式的具体方法上作不懈的努力,但根据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状况,首先要在教学结构上有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为启发式教学的采用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开辟广阔的天地。要变“教师一讲到底”为“读、讲、议、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新教材可读性较强,要利用这一点组织学生“读”。“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学生不再是带着耳朵,而是带着问题来听教师讲。在“读”的基础上教师精讲,主要讲教材的内在联系和重点、难点,讲学生未能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这类“悬念”的讲解,学生一般都给予较大的关注。教师讲过之后,学生还有什么地方不懂,还有什么不同看法,还有什么深化性意见,应使之有发表讨论的机会。在这种“议”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既使学生积极思维,增强能力,当堂巩固知识,又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实践证明,“读、讲、议、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对推进启发式教学起着重要作用。
  要变“只抓课堂教学”为“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课外活动不容忽视。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作为主人他们必然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已经开展起来的社会调查、小论文竞赛、小记者招待会、名人名言鉴赏会、“家务劳动一日”等活动,都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家务劳动一日”活动中,所有学生的兴趣都非常高,他们自己买菜,自己做菜,请家长、教师品尝。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学到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培养了劳动观念。要变“一块黑板一张嘴”为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结构。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电影以及师生自编、自演诗歌朗诵、戏剧、小品等,都能设置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感染,激发起学习政治课欲望与兴趣。
www.deyou8.com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忽视觉悟”的现象,相当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学到了知识就必然会增强能力,提高觉悟”,所以,确认知识向能力、知识向觉悟转化的必要性,研究如何实现这两个转化,就成为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觉悟之间关系的关键所在。
  知识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认识活动的成果。能力是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完成某项活动的本领。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增强能力的过程。但是,知识和能力并不同步发展,一个人知识多并不一定能力强,这里有着一个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问题。怎样实现这一转化?根本的办法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自觉地进行能力培养,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像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所说的那样,把认识看作“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要使学生参加获得知识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觉悟的认识,必须是人们自己的认识、比较稳定的认识、能够外化为行动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和觉悟的区别和联系。如果学生自觉接受了所学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的信念,并用以支配或影响自己的行动,那么知识就转化为觉悟。如若不然,知识和觉悟就分离了。有些学生能熟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但实际上并不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有些学生讲得出任何劳动都光荣的道理,但实际上看不起某些行业,这些都反映了两者分离的存在。
  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分离,实现知识向觉悟的转化。实现这一转化,说到底是要使书本知识真正被学生所接受。有些理论学生为什么难以接受?据调查,主要原因是他们感到用所学理论无法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思想上的这些“疙瘩”,我们决不能回避,必须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尤其要注意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只要把这些“疙瘩”逐步解开,理论是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的,知识是能够转化为觉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