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方法之我见
11-14 22:55:21 浏览次数:
152次 栏目:
初中文学常识
标签:初中文学常识资料大全,http://www.deyou8.com
初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方法之我见,
初中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方法之我见
看标题辨类别
题目是诗的眼睛。有些题目明确地交待了诗歌的写作重点或类型。如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的一般是怀古诗。这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以“物象”或用“咏(题、赠、赞)十物象”为标题的一般是咏物。这类诗大多是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题目中出现“塞”“征”“军”等字眼或用乐府旧题,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的多是战争诗或边塞诗。这类诗多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室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的一般是送别诗,这类诗大都表达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对友人的思念与担忧。
知作者析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对把握理解全诗是很有帮助的。如: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的诗有的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有的反映了官吏的贪横强暴,有的揭露了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并同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的处境作鲜明对比。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读懂他的《卖炭翁》。再如陆游,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力图恢复中原而志不能酬。他的诗多以渴望建功立业、恢复中原为主旨。再如陱渊明一生坎坷,最后归隐田园。他的诗作或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闲适的情怀,或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或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一般来说,一个作者的写作风格是相对固定的。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苏轼的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李清照的词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抓诗眼悟情感
读诗要抓诗眼。所谓诗眼,就是指作品中那些最能表现主旨,显得特别精彩的字词。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就是整首诗的诗眼。一个“怜”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万种情思。再如《黄鹤楼》一诗中“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愁”,《天净沙·秋思》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都是诗歌中的“诗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捕捉住了这些字眼,也就捕捉住了诗歌的灵魂。
鉴赏美享受美
诗是抒情艺术。诗人把被描写的事物在灵魂中激起的感情吟咏出来,读者与之相通地产生了共鸣,获得了美的享受,这个感情接受的过程,就是对诗的抒情美的鉴赏。
诗人写诗,为了使读者也与之共鸣,或惊叹,或振奋,或愤怒,不得不把要写的事物具体一些,形象一些,含蓄一些,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感染。诗是言短意长地感染人的文学,以含蓄为上乘。读诗,通过反复咀嚼,密咏恬吟,得到一种意味。这种意味就是诗歌作品本身的含蓄蕴藉。读诗读出味来,说明触及到了诗的弦外音,鉴赏到了诗的含蓄美。
诗人的思想感情谓之“意”,客观的生活形象谓之“境”,二者辩证统一、妙合无间谓之“意境”。鉴赏诗,体验不出、享受不到意境美,还不算进了鉴赏门槛。一首诗读的遍数多了会有这样的感觉,或为诗人洋溢的感情激动着,或为诗中强烈的气氛包围着,或为丰富多彩的自然图景吸引着。这个激动着、包围着、吸引着你的新“世界”,便是诗的意境。主客观统一妙合的过程是作者的创作,所以诗的意境是个性化的,渗透着诗人的情趣和性格。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都是写山,意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