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文档 语文教学 数学教学 物理教学 化学教学 生物教学 历史教学 地理教学 政治教学 诗歌诗词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得优网教学文章语文教学初中语文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初中语文学习—如何减少写错别字

初中语文学习—如何减少写错别字

    11-14 22:55:21    浏览次数: 385次    栏目:初中语文学习方法

标签:初中语文学习方法,http://www.deyou8.com 初中语文学习—如何减少写错别字,
  4、难读字的错读。有些字的字义,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以了解,但字音却让学生不好把握,有的字找不出一点读音的凭据。如贮,有的字虽有声旁,但连声旁也不认识,如鹬,有的字声旁十熟悉的,却不敢贸然按声旁来读。如黔,亵,龋,犷,怙,悛。
  5、异读字现象造成的读音错误。中国地域辽阔,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古今谈异,四方言殊,所谓南腔北调,方言甚多。一个字,它的意义相同,适用的领域也相同,但出现了多个读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如呆板dai,不要读ai.穿凿zao,不要读zhuo召唤zhao(去声)不要读阴平
  辨识字音根据易错字的类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注意区别多音多义字。
  多音同义,据域定音。多音同义字必须根据其用法来确定读音。例如“血”字,口语读音为xie,一般单用;书面语读音为xue,一般用在复音词及成语中。血(xue去声)债要用血(xie上声)来偿。“嚼”在某些合成词中读jue,“咀嚼”。而单用时读jiao“细嚼慢咽”。至于学习普通话,各种情形下的读音变调,要求是很高的。如“一七八不”的变调,还专门编了变调顺口溜。一七八不变调同,去声前面读阳平。此外一字还要变,阴阳上前读去声。
  多音多义,据义定音。多音多义字,先要弄清它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才能确定它的读音,这叫着“音随意转”或曰“据义定音”。也就是说要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再如“埋”字,在成语“隐姓埋名”中读mai阳平,在“埋怨”中读man阳平。又如“蛇”在成语“虚与委蛇”中读yi阳平。“艾”字“方兴未艾”中读ai去声,“自怨自艾”中又读yi去声。“数”“数九寒天”中读数的上声。学习《孟子庄暴见孟子》有一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作动词欣赏音乐解释读yue,作形容词快乐解释读le。理解了词义就能正确无误地朗读这句话。
  2、注意区别形近而音异的字。如栗和粟,刺和剌,陡和徒,盲和肓,炙和灸。
  3、注意偏旁、部首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字。如喘瑞湍惴;咳该核;缜填滇镇;缄箴缄。
  三.利用规律,借字读字。
  认读汉字的读音,最大的困难在于不知道哪些字应该读什么音。如看到“城”字,既不知道它的声母是ch还是c,又不知道它的韵母是eng还是en,在这方面,汉字本身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汉字绝大部分都是形声字,例如“城”字,“土”是它的意符,“成”是它的声符。同声符的字,它们的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尾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为我们认读汉字的读音带来很大方便。例如,只要记住“成”的声母是ch,韵母是eng,就可以类推出“城诚盛娍”等字的声母也一定是翘舌音ch,韵尾也一定是后鼻韵母eng。用这个办法,借字读字,只要记住一个汉字的读音,就可以类推出许多同声符字的声母或韵尾。如:
  zh和z朱—zhu株珠蛛诛秼,shu殊姝祖—zu,阻组租俎诅
  ch和c筹—chou俦踌畴帱,粹—c,翠瘁悴淬,cu猝卒
  sh和s申—伸审神婶绅叟—sou,搜艘飕嗖,sao嫂,例外,瘦shou
  n和l南—nan,喃楠蝻利—li,莉梨犁蜊,
  f和h方—fang,放访房防芳化—hua,华花哗铧
  en和eng辰—chen,晨宸莀,zhen振震赈,shen娠蜃争—zheng,挣睁筝
  in和ing林—lin,琳淋霖碄,bin彬京—jing,惊鲸猄婛,qing黥


www.deyou8.com


  以上是我自己在教学生正确认读汉字字音中的一些大致做法或者说一些教学经验。具体到一节课,一篇课文,究竟怎样进行字音的学习,这实在是千个师傅千个法。对中学生而言,比如你可以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求学生把每一篇课文的生字寻找出来,查字典,给这些生字注上拼音,并且规定每篇课文的生字不能少于十个甚至更多,这是一个需要反复记忆的东西,即使重复也是应该的。再如在课堂上提名学生起来朗读课文,如果读得好,一些重要的需要教学的生字他读对了,你可以表扬肯定他;如果读错了,你可以问其他学生,“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总有学生会发现的,让学生来纠正,加深大家的印象,从而达到向全体学生进行生字读音教学的目的。很多老师采取生字学习任务承包制,把一篇篇课文分派给每一个学生,学生还要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学习习惯。字音教学属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锹挖不出一口井,必须假以时日,反复认读,纠偏正误,锲而不舍。
  第二讲怎样教学生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
  一.源远流长话汉字
  源远流长的汉字,像横贯中国的长江黄河一样,千百年来,用它宽广的胸膛承托着,传送着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这条文字的长河之所以能够满载古老而又新鲜的中华文化不知疲倦的破浪前行,这条古老的文字长河之所以能够经历千年百年而不遭淤塞,没有干涸,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对它的维护,疏浚,为它清淤,为它开拓。这项“清淤开拓工程”的总名称就是“汉字整理”。
  一,汉字形体演变。从甲骨文算起,汉字已经有了三千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甲骨文直到简化字,汉字形体的演变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商代),金文(周代),大篆(春秋战国),小篆(秦代),隶书(汉代),楷书(汉末至今),简化字(现代)
  二.中学识字写字教学的重点是消灭错别字。
  我们说了,常用汉字至多不会超过3000个,但是要把这3000个汉字真正掌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高中生,甚至大学生,写错别字,是很常见的现象。生活中有关写错别字的笑话故事层出不穷。有个外出经商的年轻人托人捎信要家人给自己送伞,而信中误写成“送命”,把家人吓了个半死。有个粗心学生给老师写信,把“贵体安康”写成“遗体安康”,快把老师气死了。国内文革时期,年轻人信奉“读书无用论”,文化基础差得很,有个青年给在外做工的父亲写信说家里的事,把“上调”写成“上吊”,把“转正”写成“专政”,把“够吃了”写成“狗吃了”;结果竟然写成:哥哥上吊了,姐姐专政了,家里的粮食狗吃了。好端端一封报喜信被他写成报忧报丧的信了。乌鲁木齐一家企业让日本印制包装袋,误把乌鲁木齐写成鸟鲁木齐,误了大事,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写别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免的,问题是写了别字,要认真校对改正。毛泽东主席也写过一个别字,他在一篇谈旧体诗的书信中把“贻误”写成“遗误”,有个青年给指出来,毛泽东热情肯定了青年的意见,并且立即改正过来。
  (一).别字归因,加强教学
  把字写错还不是中学生最突出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写别字。要想从根本上纠正学生写别字的问题,必须找出学生写别字的原因,看哪些字最容易被写成别字,加强对这些字的集中教学,重点围歼。写别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因字形相似而误写。两个字笔画相似,是很容易相混的。好高骛远的“骛”和趋之若骛的“骛”;针砭时弊的“砭”和不加褒贬的“贬”;“柝”比“析”多一点,“折”比“拆”少一点,“己已巳”“戊戌戍”这些字差别都非常细微,稍不小心就会张冠李戴写成别字。
  二是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误写。汉字字数多而音节少。40000多个汉字,基本音节才411个,造成了大量的同音词,有的读音多达六十多个同义词,如bi这个读音。只有“能”“给”极少数几个汉字没有同音词。两个字读音相同,学生作文时一不留心就写了读音相同的别字。古文中所谓的通假字很大一部分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貌合神离的“合”很容易被写成“和”;食不果腹的“果”很容易被写成“裹”;挑肥拣瘦与捡破烂,拣捡同音易混。
  三是因字义相近而误写。有些词语中的某个词素意思跟另外一个词的意思相近,不假思索,容易弄混。山清水秀的“清”稍不留心就写成了青山绿水的“青”;震耳欲聋的“震”也很容易写成振聋发聩的“振”;原因是“清”和“青”,“震”和“振”它们的意思很相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