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板书:二、现代文学和美术 )
师:现代时期的世界文学艺术,如果我们已经欧美为例的话,其实有两大类型。一是苏联文学艺术,而是西方文学艺术。
师:就苏联文学艺术而言:首先,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俄)联的文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0世纪上半期,苏联文学生机勃勃。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作品,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十月革命胜利后,一批优秀作家创作了许多反映苏联巨大变化的作品,比如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两姊妹》、《1918年》、《阴暗的早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赫鲁晓夫时期,由于文学界提出了“写真实”“积极干预生活”等口号,文坛局面既活跃又混乱。爱伦堡的小说《解冻》触及不少社会问题,反响很大,引发了一批作品,西方称为“解冻文学”。而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由于中央集权的强化,文艺思潮日趋平稳和消沉。而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尤其他推行“民主化”“公开性”政策,苏联文艺作品的审查制度被打破,很多过去被禁止的文学作品被大量发表,比如1955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写成了至今仍能证明他艺术生命力之恒久的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该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为历史背景,记述了日瓦戈医生的悲剧遭遇,借此反映一代知识分子对十月革命所表现出的迷佣。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俄国国内战争时期的某些残酷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却拒绝领奖。其次,在艺术方面,苏联最有成就的是芭蕾舞。乌兰诺娃(1910-1999),1910年出生于一个舞蹈演员家庭,后来进入列宁格勒舞蹈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基洛夫剧团。从此她开始了她的艺术创作生涯,展现了高超的技艺。1944年调到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工作。1951年,她第一次出国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演出;此后,她到过美国、英国等世界上很多国家演出,获得盛誉。成为苏联第一位首席芭蕾舞蹈家,被授予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63年前后,告别舞台,担任教师,指导青年演员。其外,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苏联伟大的音乐家。主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七交响曲》、《易北河》和《森林之歌》等。其中《第七交响曲》创作于卫国战争时期。在列宁格勒被围困期间(从1941年8月至1943年1月德国法西斯对列宁格勒的围攻长达17个月),他志愿参加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在战场上,他创作的《第七交响曲》成为鼓舞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号角。
师:而就西方文学艺术而言,经历了从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的过渡。教材着重介绍的就是西方这一时期的文学名著。首先,继承了19世纪晚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精神,在现实主义文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英国剧作家肖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美国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此外,美国的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较多的结合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创作,其著名作品有《老人与海》。《老人与海》的主题思想是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小说中的渔夫桑提亚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但他坚忍不拔,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取得了胜利。小说中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提亚哥这个孤军奋战的形象是海明威20、30年代创造的“硬汉性格”的继续与发展。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资料:德莱塞
西奥图·德莱塞(1871-1945),20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生于印第安那州一贫苦移民家庭。中学未毕业,12岁便自谋生计。当过报童、农场杂工、洗碗工、收账员、挖煤工,对美国下层社会状况十分熟悉。1888年,得到小时候的女老师的资助,读了一年大学。1892年,当了新闻记者。1897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1900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描写了在金钱至上的美国社会里一个出身于劳动家庭的纯洁少女──嘉莉,走上堕落道路的悲剧。1911年发表第二部长篇小说《珍妮姑娘》,描写了工人家庭的姑娘珍妮的悲惨遭遇。1912年发表长篇小说《金融家》,它和《巨人》(1914年)、《斯多葛》(1947年)合称《欲望三部曲》,深刻揭露了美国大资产阶级巧取豪夺的罪恶。1925年,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问世,使作者一跃而成为全美最有名的作家。这部小说是德莱塞最优秀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的美国青年在腐败的社会风气影响下,追求“上等人”的生活,堕落成为杀人犯的故事。在这部小说里,德莱塞集中地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深刻地揭露了美国社会制度的罪恶。1945年,德莱塞以74岁的高龄,加入了美国共产党。
资料: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1866-1944),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中部的古老小城克拉姆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文学。1886年,考取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又被送到法国设在罗马的考古学校当研究生。回国后,在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音乐史,并从事文学创作。罗曼·罗兰主要作品有戏剧、小说和名人传记。1893-1898年,创作了《信仰的悲剧》,包括《圣路易》、《艾尔特》和《理性的胜利》三个剧本。此后,又创作了以18世纪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革命剧:《群狼》(1898年)、《丹东》(1899年)、《7月14日》(1902年)。20世纪的头十余年间,是罗曼·罗兰创作高潮时期,他相继写出《贝多芬传》(1903年)、《米开朗琪罗传》(1905年)、《托尔斯泰传》(1911年)等名人传记,还创作了他最优秀的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1904-1912年)。在这部长达十卷的小说里,作家塑造了一个个自我奋斗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他们对帝国主义时代德、法黑暗腐朽社会的反抗,以及他们个人奋斗道路必然失败的悲剧。作者因这部小说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20年代,罗曼·罗兰写了《甘地传》、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1939年,创作了著名悲剧《罗伯斯庇尔》。
师:其次,从19世纪晚期产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盛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运动,开始取代现实主义成为西方文艺领域的主流。现代主义文学,也称现代派文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文学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欧美文学的主流。其特征是否定文学艺术传统,通过新奇怪异的形式,表现个人心灵的苦闷和不安,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精神危机。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人应该是绝对自由的,但他们又处处感到现实偏偏不让他们获得这种自由。现代主义作家就是一批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归宿的流浪者。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多元化文学,由许多流派组合而成。其主要的文学流派有:1.后期象征主义,代表人物如英国诗人艾略特,他的长诗《荒原》是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2.表现主义,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就是代表作品;3.超现实主义,如法国诗人阿拉贡及其早期作品;4.“意识流”文学,典型作家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代表作《尤利西斯》是西方文学名著;5.“迷惘的一代”文学,代表作家是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名著《老人与海》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资料:贝克特与《等待戈多》
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戏剧家、小说家。1906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市一个犹太人家庭。学生时代去巴黎游历,遇到乔伊斯,当过他的秘书。1927年在都柏林三一学院毕业,1928-1930年在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担任英文讲师,并与人合作把乔伊斯的作品翻译成法文。其间,回到都柏林工作。1938年开始定居巴黎,德军占领巴黎期间,曾参加抵抗运动,后因组织暴露隐居乡下,写了长篇小说《瓦特》。1945年以后改用法文写作,1946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是创作的高峰期,主要作品是1952年创作的两幕剧《等待戈多》,主要情节是两个流浪汉在荒凉的乡间土路上无聊地等待戈多的情景,至于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剧中都未作交待。该剧揭示了人类在荒谬宇宙中尴尬处境,被视为荒诞派戏剧中最有代表性作品。此外,还写了长篇小说《马洛伊》(1951年)、《马洛纳之死》(1951年)和《无名的人》(1953年),其中,《马洛伊》曾被一些评论家称为20世纪的杰作之一。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